政策过程与行为主体:20世纪60年代初高校毕业干部清理收回工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5 20:40

  本文选题:世纪年代初 + 高校毕业干部清理收回工作 ; 参考:《安徽史学》2017年03期


【摘要】:1961年城镇人口精简工作开展以后,一些地方对部分高等学校毕业干部作了退职处理。不久,中央要求对他们予以调查、清理和收回。由于初始阶段一些政策执行主体行动较慢,上级调整了激励机制,清理收回工作的执行力度、速度有所提升,高校毕业干部清理收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部分政策对象对清理收回工作的不配合,以及工作后期政策制定主体、执行主体等因素的作用,政策原初目标与最终成效并非完全吻合。从政策过程角度视之,政策成效虽受制于政策制定主体的相对自主性,但政策执行主体的政治、情感、利益等倾向性因素也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政策执行,并促推政策制定的再回应。与此同时,政策对象并非完全的被动接收方,他们既给予政策执行主体以反馈,也波及政策成效。
[Abstract]:After the work of reducing the population of cities and towns was carried out in 1961, some local graduates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stepped down from their posts. Soon aft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demanded that they be investigated, cleaned up and recovered. Due to the slow action of some policy execution subjects in the initial stage, the higher authorities adjusted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cleaned 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covery work, and the speed has been improved, and 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work of cleaning up and recovering the graduat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cooperation of some policy objects to the clean-up and recovery work, and the role of the main body of policy making and execution in the later stage of the work, the original goal of the policy is not completely consistent with the final eff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process, although the effectiveness of policy is limited by the relative autonomy of the policy makers, the political, emotional and interest factors of the policy enforcement subject will also affect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to a large extent. And push the policy-making response. At the same time, the policy object is not completely passive receiver, they not only give feedback to the policy executive, but also affect the policy effect.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思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政策过程分析[J];文史博览;2005年Z2期

2 李伟;;对政策过程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几点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3 张慧婉;;政策执行中的不良因素及其对策——以南京城管殴打市民为例[J];黑龙江史志;2008年18期

4 周业勤;利益冲突的调节机制[J];医学与哲学;2004年10期

5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礼鑫;杨涛;;当代中国政策过程中的政策否决现象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庆钧;;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作用及其限制性因素分析[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3 何华兵;;政策过程理论回顾与展望——文献述评[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马斌;郭涛;;我国政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政治文化困境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礼鑫;朱勤军;;政策过程的研究途径与当代中国政策过程研究——从政治科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出发[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邓汇文;;立法作为政策的一个过程:一个以中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为例的制度分析的框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海波;研究政策过程是为了制定好政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2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海波;改善政策过程 提高政策供给能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3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过程的影响研究”负责人 霍海燕;公民影响国家决策之三大趋势[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4 华南师大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博士 阮思余;政府叫停应遵行什么程序[N];东莞日报;2012年

5 真言;“行政短路”助长部门不作为[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春城;倡导联盟框架:解析和应用[D];吉林大学;2010年

2 屠莉娅;课程改革政策过程:概念化、审议、实施与评价——国际经验与本土案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沈若萌;中国森林新政:政策过程与成效[D];清华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志杰;政策过程视角下的“实事项目”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6年

2 罗梦菊;非正式主体对县域治理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3 董江楠;公共政策干预有效性提升的路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4 邓华;公共政策过程的博弈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秦丹雯;当前中国政策过程中公民否决现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蔡丽萍;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陶瑞;网络舆论对政策过程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桂西;威权体制下的倡导联盟和政策过程[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杨江林;利益集团对政策过程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10 曹媛媛;信息过程与政策过程同构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01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101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7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