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中的扩张——晚清外商在华工业之若干分析
[Abstract]:Foreign business industry is the earliest modern industry in China, and the machinery industry of modern China started hard after the entry of foreign industry, and under the stimula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foreign industry. Industrialization as the core content of modernization, the entry of foreign industry and its expansion in China is more influential than the existence of foreign businessmen in other areas of Chinese economy. 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late Qing Dynasty as the research scope, starts with the Qing government's attitude and policy towards foreign industry, and analyzes the way of foreign industry entering China. Based on the Hong Kong companies Ordinance of 1865,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s for the existence of foreign enterprises in China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fter that, it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foreig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terprises in different periods. After the foreign industry entered into China, the lack of funds directly affected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Therefore, the capital source and capital raising of enterprises is very important. There are man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raising capital.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foreign enterprises was relatively complete, which formed the governing structure of shareholders' meeting, board of directors and manager. Although this kind of governance structure also presents the early characteristic, but after all is the enterprise system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n the profit of foreign industrial investment,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long studied, but limited by the starting point and research angle, the last chapter of this paper points out its shortcomings, and puts forward some view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foreign industry entered and develop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modern China. As a "foreign invader", it was able to stabilize and expand in the complex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mainly thanks to the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huge driving force of the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 system embodied by the big machine industry.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429;K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敏;;股东表决权制度创新的若干思考[J];经济导刊;2011年06期
2 张平;;我国一人公司集体决策制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4期
3 庄小茜;林真;;论我国对公司交叉持股的法律规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17期
4 ;关于核准天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公司章程重要条款的批复[J];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1年05期
5 马彬;;解决空股法定代表人问题简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6期
6 梁文心;;施崇棠归零再出发[J];英才;2011年08期
7 晓立;;销售是一种力量[J];科技与企业;2010年05期
8 邵建春;李金良;;高调逼到极限[J];销售与市场(渠道版);2011年06期
9 王坤;;角色错位矛盾重重[J];董事会;2011年08期
10 顾方亮;;银行贷款担保合同效力研究[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树;;略论公司董事之法律地位与法律责任[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石少侠;;略论我国公司治理的问题与对策[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吴大希;;股东派生诉讼在程序法上若干问题的探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张国平;;刍议我国股东诉讼制度的缺与失[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5 房绍坤;姜一春;;公司IT化的若干法律问题[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6 朱炎生;;我国公司治理问题的变迁与独立董事功能的定位[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7 宋伟;齐牧;;信息是企业的生命[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沈之斌;;完善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机构及其运作机制[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随州市玉龙供水有限公司章程[A];全国县镇供水企业改革改制信息交流大会资料汇编[C];2004年
10 王晓莺;;浅析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捷 童颖;精伦电子股东会再现管理层分歧[N];上海证券报;2005年
2 证券时报记者 天鸣;广州浪奇非公开发行获股东会通过[N];证券时报;2010年
3 记者 刘兴增;中波公司第三十次股东会纪要签署[N];中国交通报;2010年
4 记者 魏梦杰;国美电器下月17日开股东会审议黄光裕“嫡系”入阁[N];上海证券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康书伟;济钢莱钢重组终获股东会通过[N];中国证券报;2011年
6 杨增辉;中航工业直升机召开2010年度股东会[N];中国航空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晓晴;广钢股东会直击:广日电梯借壳通过[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8 记者 高一;锡业股份定增方案获股东会高票通过[N];上海证券报;2011年
9 见习记者蔡木子;“武汉中商”品牌或可保留[N];长江日报;2011年
10 资深经济研究工作者 熊锦秋;超级“理性冷漠”下的一人股东会奇观[N];上海证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兰萍;动荡中的扩张——晚清外商在华工业之若干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2 奥马;农民公司与农业现代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蒲自立;公司控制权与公司绩效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4 王志鹏;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法律规制[D];吉林大学;2012年
5 于娟;美国风险投资中的契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胡伟;控股公司控制权法律规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胡晓静;论公司治理中的利益平衡[D];吉林大学;2007年
8 刘浩然;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战略失败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胡乃民;国有(控股及参股)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监督机制框架及鞍钢集团公司实践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10 周海博;股权转让论[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遐辉;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问题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谢迪;论关联交易中控制股东的信义义务[D];吉林大学;2010年
3 郭晓勋;我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4 欧阳晨;董事罢免立法规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柏青;股东会召集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周华锋;论控制股东的信义义务及违信责任[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欣;论瑕疵出资股东对公司责任的法律性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蒋玮霖;公司并购中控制股东诚信义务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仲涛;试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尹杰;公司董事会权力行使的法律规制[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80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180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