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表达与胡适的民族文化观——以胡适英文著述为中心的探讨
[Abstract]:Hu Shi's proficiency in English makes it easy for him to play a dual role in cross-cultural exchanges in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 China, he speaks Mandarin to the Chinese and introduces Western culture; abroad, he speaks English to Westerners. Introduce Chinese culture. In the face of the western discourse world, Hu Shi has been writing articles about Chinese history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in a gentle and calm voice, in an effort to eliminate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western world. Hu Shi believes that the exchange and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have their own laws and principles. In the course of the exchange, Hu Shi was full of confidence in Chinese culture and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China's Renaissance." Points out that the end result of cultural exchange is the "clear and thorough foundation of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安徽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G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欧阳哲生;;中国的文艺复兴——胡适以中国文化为题材的英文作品解析[J];近代史研究;2009年04期
2 陆发春;;抗战时期胡适对中日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反思[J];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宁;;北洋政府时期省立安徽大学的筹办与纷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陆发春;;新文化与新生活:以胡适及《新生活》周刊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徐希军;胡适对苏联外交的评判——以对华政策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4 吴汉全;;高一涵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的努力方向[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5 武吉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价值实现观探析[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6 陈占彪;;王的诤臣——胡适论知识分子的角色及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7 冀爱莲;郭炳通;;胡适海外汉学观研究[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8 吴元康;;胡适致章希吕两通书札系年辨误[J];安徽史学;2012年03期
9 刘佰合;;梁启超与胡适年谱思想之比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徐希军;;九一八事变后胡适对日外交政策的理性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徐改平;;作为共产党同路人的鲁迅[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维开;;国防会议与国防联席会议之研究修正——抗战初期相关史实的辩正[A];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7年
3 谢慧;;胡适与上海亚东图书馆[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4 闫润鱼;;试论有中国特色的自由主义(1890~1949)[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汪禄应;;中国语文革新视域中瞿秋白与胡适的比较研究[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六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4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6 刘宗灵;媒介与学生: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中的《学生杂志》(1914-1931)[D];复旦大学;2011年
7 胡明贵;自由主义思潮与新文学现代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9 孙艳;同光体代表诗人心路历程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山;《努力周报》时评专栏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张金林;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亮;胡适文学教育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孔令辉;实用主义哲学影响下的胡适文学观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亮;吴佩孚与苏联(1925-1927)[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李苗苗;张季鸾报业活动中人脉网络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卜春鹤;民初教育团体与1922年学制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傅宏远;1930年代前期青岛的文学生态[D];北京大学;2011年
9 黄元军;诗学理论观照下胡适诗歌翻译风格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张蒲荣;文学与革命夹缝中的尴尬与悲剧[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立胜;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J];北京党史研究;1995年06期
2 张静如;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现代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3 曾景忠;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J];百科知识;1995年08期
4 梁捷;;“生财有大道”——陈焕章的《孔门理财学》 民国经济思想丛谈之一[J];博览群书;2007年04期
5 陆发春;乡土的胡适[J];江淮文史;1998年04期
6 虞和平;;抗日战争与中国文艺的现代化进程[J];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04期
7 袁成毅;现代化视野中的抗日战争[J];史林;2005年01期
8 忻平;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J];上海党史研究;1995年S1期
9 荣维木;怎样以现代化的视角解读抗日战争[J];史学月刊;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天石;读鲁迅致胡适佚札[J];鲁迅研究月刊;1990年12期
2 周玉和;“九一八”事变后胡适对日主张中的战与和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3 雷颐;殊途同归:胡适与张君劢的历史命运[J];近代史研究;1994年03期
4 张家钊;胡适文艺思想剖析[J];天府新论;1994年02期
5 杨扬;文史札记[J];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02期
6 耿云志;略评胡适的传记文学理论与实践——《胡适传记作品集》序[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03期
7 房列曙;胡适与抗战时期的国际关系[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8 旷新年;胡适与意象派[J];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03期
9 荣瑞和;胡适文学革命理论刍议[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10 徐希军;胡适何以认同理想主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建民;;重史求实、新旧兼容的学术原则与治学方法——从钱钟书对胡适和周作人的批评及对文言与白话的评说谈起[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柳芳;;胡适和民国时期的大学体制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张海晏;;杜威的历史方法及胡适对它的诠释与应用[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4 黄书光;;试析胡适“文学革命”对国语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陈鸿祥;;《王道诗话》若干相关史实之辨正[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6 姜建;;瞿秋白、鲁迅与胡适的一次交锋[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丕洋;;评胡适的真理观[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国荣;;胡适与文学革命[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9 蒋小波;;“道问学”与“尊德性”——胡适派学人与现代新儒家的“汉宋之争”[A];2008年台湾文学现代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道德;;胡适的科学方法简析[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明远;胡适的经济生活[N];南方周末;2004年
2 陈平原;“大家”与“全集”[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伍立杨;两本胡适传[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4 余岸竹;胡适先生掠影[N];团结报;2000年
5 ;湖北省出版《胡适与<自由中国>》[N];湖北日报;2004年
6 谢泳;大树凋零[N];华夏时报;2002年
7 张树伟;“我比胡适还理解胡适!”[N];中国邮政报;2003年
8 杜德机;胡适与钱锺书[N];东方早报;2010年
9 风石堰;自由与容忍之间的胡适[N];文学报;2004年
10 李国涛;重寻历史的真相[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国良;输出与输入[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李小玲;论胡适文学观中的民俗理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岩;重读胡适[D];山东大学;2005年
4 陈占彪;“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汤景泰;宁鸣而死,不默而生[D];复旦大学;2008年
6 周璇;胡适、冯友兰、金岳霖的逻辑方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张哲英;清末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观念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曹建坤;1945-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与自由主义势力的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邓庆周;外国诗歌译介对中国新诗发生的影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凌;从“人”的解放看鲁迅与胡适的内在精神联系[D];河北大学;2003年
2 刘恩贤;胡适的中国文学观[D];青岛大学;2004年
3 李霞玲;胡适的科学文化观[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王利民;论胡适的实用主义方法论[D];湘潭大学;2002年
5 唐亚军;胡适人权法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谢江平;胡适实用主义在中国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02年
7 顾小燕;翻译家胡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余敏;胡适思想矛盾的表现与解读[D];湘潭大学;2004年
9 胡琴娥;胡适实验主义方法再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10 赵卫东;胡适白话文学理论的现代语言学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32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232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