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技工问题及国民政府应对

发布时间:2018-10-17 10:45
【摘要】:正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工业内迁工厂复工和后方新的工业建设,技工需求增加,出现技工大量缺乏和由此导致的无序流动。面对此种问题,国民政府采取直接招募,资助内迁工厂招募、培训,及全面技工管制等举措加以应对,在一定行业和地区取得了实际成效,招募和培训了一批技工,抗战后期的技工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技工流动。这些举措为战时军工及相关工业生产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技工,维护了生产秩序,对战时工业生产及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但其主要惠及军工及国营工业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国营工业获得大发展的同时,造成了民营工业相对萎缩。一战时生产中的技工问题的表现
[Abstract]: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due to the industrial relocation of factories and the new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in the rear, the demand for skilled workers increased, resulting in a large number of shortage of skilled workers and the resulting disorderly flow. In the face of this problem,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has taken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by directly recruiting, financing the recruitment, training,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skilled workers in factories. It has achieved practical results in certain industries and regions, recruiting and training a number of skilled workers. The control of craftsmen in the late Anti-Japanese War controlled the flow of craftsmen to a certain extent. These measures provided a certain number of technicians for the wartime military and related industrial production, maintained the production order, and contributed to the wartim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However, it mainly benefits the military industry and the state industry, and to some extent makes the state-owned industry develop greatly, which results in the relative contraction of the private industry. The performance of technicians in production during World War I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秀芹;抗战时期“长三角”实业的内迁[J];江南论坛;2005年08期

2 赖伟;;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四川汽车燃料的管理[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范连生;;略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反腐败斗争[J];兰州学刊;2008年02期

4 孙月华;;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的主要方式——中苏易货借款[J];泰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杜乐秀;赖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四川汽车燃料管理考略[J];民国档案;2008年04期

6 陈雷;;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农业推广政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陈雷;;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供应与配给[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8 郝银侠;;新视角:国民政府田赋征实制度之再探讨[J];民国档案;2011年02期

9 杨红涛;张雨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开发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活动述论[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王红曼;;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敌金融作战的措施与办法[J];东疆学刊;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成毅;;中国抗战财产损失研究述评[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琴芳;;抗战时期中国的猪鬃业[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3 陈国生;;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高等院校与西南教育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4 唐润明;;刍论抗战时期重庆的人口变迁及影响[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5 胡博;;略述国民革命军陆军师之变革[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6 蒋清宏;;国民政府战前关税政策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7 蔡亮;;抗战初期上海民营工厂之内迁及意义[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崔承现;;抗战时期中国关内地区朝鲜义勇队的抗日活动[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9 甘旭岚;;抗战时期延安民族学院的创立及其变迁[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10 朱魁;;三擒汉奸胡二水[A];老兵话当年(第九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志凌;1940-1945 抗战烽火中的“文化苦旅”[N];西部时报;2009年

2 薛毅;抗战时期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N];中国化工报;2005年

3 黄献文;抗战时期的抗战电影[N];中国艺术报;2005年

4 江汉大学 庄桂成;武汉抗战时期的“文协”[N];光明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孙兴维;抗战时期,新疆有3条国际运输线[N];解放军报;2011年

6 傅渝;抗战时期的中国留法艺术学会[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撰稿 本报记者 杨力叶;抗战时期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N];桂林日报;2010年

8 宋仲福(本文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抗战时期甘肃工矿企业的发展[N];甘肃日报;2001年

9 记者 徐机玲 姜帆;11名原国民政府要员题词跋文,,佐证日军屠城罪行[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10 涂文学 邓正兵;“救亡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玉红;中国国民政府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3 伍操;战时国民政府金融法律制度研究(1937-1945)[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陈东;国民政府江西第五次剿共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赵祖平;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体制下的政治参与[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6 邢巍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长职能研究(1928-1937)[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延强;抗战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郝银侠;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征实制度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龚喜林;抗战时期大后方“拉壮丁”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洋;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文化援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连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惩治腐败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沈阳;抗战时期四川拥军优抚政策述评[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3 秦松;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农业行政[D];西南大学;2006年

4 徐建忠;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社会教育考察[D];河南大学;2008年

5 伍福莲;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役政策在四川的实施情况[D];四川大学;2005年

6 王广义;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北经济开发述评[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琼;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边疆民族政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乔丽;江浙企业家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1927-1949)[D];西南大学;2008年

9 赵颖;浅论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对日妥协[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崔瑞涛;浅析国民政府抗战期间的对外经济举措[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76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276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f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