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安徽县政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5 13:13
【摘要】: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安徽县政改革,经历了抗战前地方自治试办阶段、“剿匪”体制下保甲制推行阶段、抗战初期新桂系对基层行政的改革以及“新县制”在安徽的推行,共四个历史阶段。 抗战爆发前,作为国民政府能够直接统治的省份,安徽的县政改革出于与红军作战的需要,经历了地方自治筹办与保甲制推行之间的转换。抗战爆发后,安徽沦为战区,其原有县及以下基层行政组织因日军入侵和长期“剿匪”体制下的弊端无法适应抗战需要而走到崩溃边缘。1938年初新桂系掌握安徽省政府后,依据广西经验、国民政府政策和安徽实际,对安徽县政在机构设置、组织原则、人员选用、政令施行等方面进行了改革。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在安徽推行“新县制”,融自治于保甲,一面力图恢复地方自治、一面不放弃保甲制。由于中央“新县制”参考了抗战前广西县政的经验,因此,抗战时期两阶段的改革有一以贯之的深化趋势。 总的来看,抗战时期安徽县政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抗战前土劣把持基层行政的局面,改善了民生,提高了基层政府动员民众抗战的能力,皖省基层民意机构及民主制度也得到从无到有的发展,为安徽省政府在身处敌后、日伪封锁的不利条件下坚持抗战直至最后胜利提供了物质与精神保障。但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制约,改革未能彻底革除贪污和摊派,这些现象到抗战后期呈复萌与日益严重趋势,民众生活条件未得到根本改善,其基层民主权利的行使亦多流于形式。
[Abstract]:The reform of the county administration in Anhui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s rule had gone through the trial stage of local autonomy before the Anti-Japanese War, the stage of carrying out the "bandit suppression" system, the reform of the grass-roots administration of the New Guizi Department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ounty system" in Anhui. There are four stages of history. Before the outbreak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reform of the county government in Anhui, as a province under the direct rule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experienced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preparation of local autonom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of the Pao Jia system for the sake of fighting against the Red Army.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hui was reduced to a war zone, and its original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at the county level and below were unable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because of the Japanese invasion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long-term system of "suppressing bandits".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Guangxi, the policy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and the reality of Anhui, the reform of the county administration in Anhui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aspects of organization setting, organization principle, personnel selection, execution of the decree, etc. In the 1940s,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carried out the "new county system" in Anhui. Integration of autonomy in Baojia, while trying to restore local autonomy, on the one hand do not give up the system. Since the central "new county system" referred to the experience of Guangxi county government before the Anti-Japanese War, the reform in the two stages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had a tendency of deepening. In general, the county government reform in Anhui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chang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situation of poor control of grass-roots administration by the soil before the Anti-Japanese War, improve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enhanced the ability of the grassroots government to mobilize the masses to resist the war. The grass-roots public opinion organization and democratic system in Anhui Province have also been developed from scratch, which provides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guarantee for Anhui Provincial Government to persist in the Anti-Japanese War until the final victory under the unfavorable conditions of the enemy behind the enemy and the blockade of the Japanese and pseudo-Japanese. However, due to various unfavorable factors, the reform failed to completely eliminate corruption and apportion. These phenomena showed a tendency of relapse and increasingly serious in the late stage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people were not fundamentally improved, and the exercise of democratic right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was often a mere formality.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廷秋;;抗战时期的贵州文学景象[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2 陈池瑜;;深化抗战美术研究——《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书画艺术年谱》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年04期

3 张艳;周婷婷;;抗战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文化艺术教育状况研究[J];当代艺术;2011年02期

4 朱同留;;历史的记忆: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刘军;;抗战时期的贵州教育[J];文教资料;2011年21期

6 张鸣;;活报剧,代代传[J];杂文选刊(下旬版);2011年07期

7 马岭;;不失为一种镜子的价值——马基光抗战时期的木刻创作[J];美与时代(中);2011年08期

8 赵玉岩;;试论抗战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J];文教资料;2011年25期

9 伍佩佩;;抗战时期云南军邮述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范紫轩;;从抗战时期《中央日报》看其“党、政、报”的关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承现;;抗战时期中国关内地区朝鲜义勇队的抗日活动[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2 甘旭岚;;抗战时期延安民族学院的创立及其变迁[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王晓华;;英国在抗战时期对华立场及对香港问题的态度[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4 朱魁;;三擒汉奸胡二水[A];老兵话当年(第九辑)[C];2005年

5 程仪;;试论抗战时期鄂东地区党的建设[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6 雷河清;孙少衡;;李先念在抗战时期的军事指挥艺术[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7 于农;;抗战时期的豫北地方流通券[A];中州钱币——《金融理论与实践》钱币专辑(十)[C];2002年

8 何长凤;廖光珍;;贵州历史上抓住机遇进行经济建设取得成功的范例——漫谈抗战时期的贵州企业公司[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9 李建国;;抗战时期中国特矿运输研究[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10 彭一万;;万民血肉筑防城——抗战时期厦门旅菲三诗人[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明智;抗战时期的激情汉中[N];汉中日报;2005年

2 张其豪;探析抗战时期交城县民主政治建设[N];山西政协报;2009年

3 丰城市博物馆;丰城发现抗战时期巨幅标语[N];江西日报;2009年

4 张雯;开国将军子女向抗战馆捐赠文物[N];中国文物报;2009年

5 万德强 余安安;袁渡镇发现抗战时期巨幅标语[N];宜春日报;2010年

6 陈训先;抗战时期一份致华侨的珍贵回批[N];潮州日报;2010年

7 ;抗战时期华侨机工支援抗战运输档案[N];中国档案报;2010年

8 罗先哲;抗战时期的耀南剧团[N];联合日报;2010年

9 甄光俊;抗战时期的天津艺人[N];天津日报;2010年

10 宋明;《鹰落凉山》:揭秘抗战时期的凉山往事[N];中国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卫国;抗战时期桂林教育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晶;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作用及领导方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谢廷秋;贵州抗战文化与文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宋春华;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赵祖平;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体制下的政治参与[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6 王志芳;抗战时期晋绥边区农村经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曹嘉涵;抗战时期中美租借关系研究(1941-1945年)[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精华;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莫子刚;贵州企业公司研究(1939-1949)[D];四川大学;2005年

10 聂蒲生;抗战时期在昆明专家对云南和大凉山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宗海;抗战时期西安防空建设论述[D];西北大学;2011年

2 李挺;抗战时期中国高等院校内迁研究[D];西北大学;2000年

3 付国利;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刑事法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王振华;抗战时期国共合作中的美国因素之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淑丽;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报刊事业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商阳;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土地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谢飞;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劳开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上海情报工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艾萍;抗战时期人口内迁与广西社会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高运飞;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司法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93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293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a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