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书院之争与教育家吴汝纶弃官从教始末

发布时间:2018-11-20 12:40
【摘要】:吴汝纶一直在深州、冀州等地任州官,在此期间他极为重视地方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冀州,他与自己莲池书院院长、同学派的张裕钊学术联系十分密切,这为他入主莲池书院打下基础。
[Abstract]:Wu Ru-lun has been in Shenzhou, Jizhou and other places as state officials, during this period h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ducation. Especially in Jizhou, he had very close academic ties with his own Dean of Lianchi Academy, Zhang Yuzhao from his classmates,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his admission to Lianchi Academy.
【作者单位】: 喀什师范学院;
【基金】:2011年国家教育部规划课题《新疆汉语方言的语音演变研究》(课题号11YJA74006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南疆民汉合校中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研究(XJEDU070112C01)
【分类号】:K252;G649.2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田海龙;赵宏欣;;莲池书院办学特色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吴洪成;苏国安;;论保定莲池书院的课程与教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12期

3 周慧;吴汝纶与清末学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5期

4 张倩;;张裕钊莲池书院时期的实学教育[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靳志朋;;莲池书院与晚清直隶文化[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德玉;;吴汝纶赴日考察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吴洪成;张振;;清代保定莲池书院课程变革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3 蒋紫云;邓洪波;;2009年书院研究综述[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代祥;葛维春;;清末赴日考察官绅的教育思想述略——以“东游日记”为中心[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春华;清代书院与桐城文派的传衍[D];苏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庆为;晚清莲池书院研究(1840-1908)[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蓉蓉;张百熙的学制改革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余忠云;吴汝纶与西学本土化历程[D];安徽大学;2011年

4 王浩;黄彭年教育实践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尹哲;吴汝纶教育改革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真珍;清末留日学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D];西南大学;2007年

7 黄梅;《申报》与晚清女子教育[D];苏州大学;2007年

8 栗玲;日本近代女子教育历史进程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韩刘学;汪师韩与《文选》学[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周聪敏;张裕钊书法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佑茂;;晚期桐城古文派中的衡水人[J];衡水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魏际昌,吴占良;桐城古文学派与莲池书院[J];文物春秋;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佑茂;;李鸿章与莲池书院[J];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陈春华;;论莲池书院与桐城文派在河北的兴起[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3 苏国安;吴洪成;;吴汝纶在保定莲池书院的事业与思想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靳志朋;;从经世致用到融合中西——晚清莲池书院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年04期

5 林培玲;;吴汝纶教育思想初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6 罗超;二十世纪初两种改革观之论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7 张艳;张百熙“跪请”吴汝纶考析[J];史学月刊;2000年04期

8 史涅;试论吴汝纶对西学的认识[J];安徽史学;2001年04期

9 董丛林;吴汝纶医药观的文化表现及成因简论[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10 余远环;;历史的定格[J];同舟共进;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可珍;;从《拟上皇帝书》看维新时期的严复[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2 翁飞;方英;;《李鸿章全集》(新编)编纂工作及资料的爬梳与研究[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3 孙应祥;;《天演论》版本考异[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4 郭建荣;;读《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5 王红艳;;严复的天演思想与晚清社会风潮[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6 沈寂;;严复办学试点的成功与教训——安徽高等学堂[A];近代中国(第十五辑)[C];2005年

7 刘民山;;试论北征太平军与直隶地区的群众关系[A];太平天国北伐史论文集[C];1983年

8 张金德;;1898-1902年间严复心态初探[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吴昭谦;吴汝纶考察日本的前前后后[N];团结报;2000年

2 安徽大学历史系 周崇云;吴汝纶与《天演论》[N];光明日报;2008年

3 童本道;《李鸿章全集》的史料价值[N];光明日报;2007年

4 ;《李鸿章全集》披露晚清历史细节[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董丛林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曾国藩对“燕赵之风”的改良用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永;晚清洋务派政治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立胜;县令·幕僚·学者·遗老[D];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庆为;晚清莲池书院研究(1840-1908)[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余忠云;吴汝纶与西学本土化历程[D];安徽大学;2011年

3 李莎莎;吴汝纶的人际关系与其教育思想的内在联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海龙;吴汝纶的政治生涯与教育实践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5 秦熠;承先与启后[D];安徽大学;2005年

6 黄伟;有所变而后大[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浩;黄彭年教育实践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张晓飞;李鸿章与直隶教育[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耿之矗;由静到动:晚清(1840-1904)身体教育的萌始[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崔永军;试论晚清军事现代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44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344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f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