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语境中文献传播若干思考
[Abstract]:Since the 1980s,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ulture and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society in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have arisen one after another. Then came the situation of "symbiosis and common prosperity" between the two (Liu Zhiqin: the revival of social history and the change of historiography: on the symbiotic prosperity of social history and cultural history. "Theory of historiography, No. 3, 1988, p. 1323)." after the 1990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ulture at that time, the popular culture research in the direction of consumption and entertainment began to rise in academic circles. The original situation of dominant culture was broken, and the scope of study was broadened day by da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academic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western academic circles have gradually influenced the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which has prompted the traditional historical research perspective and methods to take place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研究”(15BZS092)
【分类号】:K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健行;宋代文化史研究的新突破──《两宋文化史研究》读后[J];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2 蔡罕;《两宋文化史研究》评述[J];浙江学刊;2000年01期
3 方勇;;文化史研究的榜样[J];出版广角;2000年06期
4 张昭军;文化研究与文化史研究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陈启云;关于思想文化史研究[J];开放时代;2003年06期
6 谷树新;文化与文明的甄别——文化史研究的理论前提[J];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黄兴涛;;文化史研究的省思[J];史学史研究;2007年03期
8 ;从文化史到社会文化史[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汪武军;;中华文化史研究的学术巨著——评《中国隐逸文化史》[J];前沿;2010年24期
10 左玉河;;着力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J];晋阳学刊;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左玉河;;2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任道斌;;间野潜龙《明代文化史研究》简介[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3 李长莉;;交叉视角与史学范式——“社会文化史”回顾与展望[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李长莉;;交叉视角与史学范式——“社会文化史”回顾与展望[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5 万绳楠;;对文化史研究的思考[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6 周均平;;审美文化史研究的当代意义[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张昭军;;复兴之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化史研究[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8 王国平;;谢本书云南文化史研究述评[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仲民;文化史研究的系谱和反思[N];东方早报;2010年
2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任放;开创文化史研究的新范式[N];北京日报;2014年
3 吕绍刚;寻找文化史上的“失踪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危兆盖;社会文化史:史学研究的又一新路径[N];光明日报;2010年
5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张炜;文化史何以出“新”[N];团结报;2010年
6 张国旺;喜见元代文化史研究结硕果[N];光明日报;2010年
7 彭刚(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新史学:整体历史变得越来越不可能[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8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杨峰;中国新文化史研究进展及特点[N];光明日报;2013年
9 王建伟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纵观近代新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耿雪 曾江;“新文化史”给我国史学研究带来了什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郑先兴;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根;论卡罗·金兹堡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周兵;当代西方新文化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冰;文化哲学视野下的文化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丁敏;林·亨特新文化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99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399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