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少年中国”想象
[Abstract]: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re was a kind of national imagination of "juvenile China", which was the result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concept of "family world" to the concept of modern citizen state. It is a modern conception of politics and culture based on the imagination of the community. Taking this idea of Li Dazhao as an example, it can be found that "juvenile China" is not only a metaphor for the character of a healthy and youthful modern nation-state, but also a national-state imagination in the concept of a modern state, not only an expression of the theme of growth / enlightenment. Is a kind of national character imagination.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this vision of "juvenile China" was social Darwinism earlier, but after 1915, it transcended Darwinism's view of social enlightenment, thus carrying the color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K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许纪霖;;现代性的歧路:清末民初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J];史学月刊;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媛媛;;富强说——晚清富强之法的历史嬗变[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07期
2 刘珍珍;;近代进化论的发展及其作用研究述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梁童心;;社会达尔文主义[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孙国东;;试论当代中国的“中道理性”之道——从萧功秦和姚中秋的相关论说谈起[J];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勇生;进化论思想与晚清、五四的文学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段炼;世俗时代的意义探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裴自余;国民国家与民族国家的融合:中国思想脉络中的张君劢之国家观念研究(1919-1938)[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顾彬彬;教育学视域下的现代童年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华;中国公民教育的诞生—课程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唐静;梁启超宪政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7 刘绪才;1920-1937:中学国文教育中的新文学[D];南开大学;2013年
8 向华;民国前期学生自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园林;财权·政权·宪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蒋龙龙;晚清(1895-1911)知识分子民族国家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徐鹏;变迁社会中的“青年崇拜”:近代中国一种社会风气的反思(1895-1925)[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马红邑;西学的恶化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3年
5 朱琳;五四时期的“问题与主义”论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许纪霖;;个人主义的起源——“五四”时期的自我观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淑真;少年中国学会与五四精神[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2 吴小龙;不能忘却的一页历史──五四运动前后的少年中国学会[J];21世纪;2000年01期
3 樊星;;论当代“少年中国”精神——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J];孝感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赵晓铃;为了青春中国之再生[J];红岩春秋;1999年03期
5 朱俊瑞,吴秋华;少年中国与青春中华──20世纪初知识分子对中国形象的重构[J];东南学术;2000年01期
6 王道智,翟翠华;孙中山先生书函四件[J];民国档案;1987年04期
7 张化;李大钊与“少年中国”的理想[J];近代史研究;1989年05期
8 季年;爱国主义和寄希望于青年的名篇——读梁任公《少年中国说》[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3年S1期
9 史继忠;;“少年精神”警醒夜郎[J];当代贵州;2011年18期
10 黄纪苏;祝东力;;“五四”之后的两种启蒙[J];绿叶;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浪波;;互助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马建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少年中国”:五四青年的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卢晓蓉;一部钩沉启新的史学绝作[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岳凯华;李大钊与“到民间去”[N];光明日报;2006年
4 雪珥 旅澳清史学者;1909年的春天[N];中国经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思华;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与少年中国学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41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441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