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提升与外缘扩展双向互动:拓展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9-03-25 07:19
【摘要】:1980年代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了总结三十多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经验,探寻中国近代史研究进一步发展之路,2014年8月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史学理论研究室、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史学月刊》编辑部在河南开封联合举办"中国近代史研究热点问题与理论前沿"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十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革命与改良、革命与现代化、新文化史、新革命史、社会文化史、抗战史、台湾史等领域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这里选载了五位学者有代表性的意见,分别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社会史、思想史、文化史和现代化史等角度,在回顾三十多年来各相关领域研究成绩的基础上,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进行反省,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近代史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Abstract]:Since 1980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deological line of emancipating the mind and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the study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and presented a good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research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and explore the way of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research, in late August 2014, the historiography theory research office of the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The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of Henan University and the editorial Office of the monthly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jointly held an academic seminar on "Hot issues and theoretical Frontiers in the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n Kaifeng, Henan Province. More than 70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revolution and improvement, revolution and modernization, new cultural history, new revolutionary history,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and war resistance history, Issues in Taiwan's history and other fields have been discussed enthusiastically. Here are five representative opinions of scholar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odern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social history, ideological history, cultural history and modern history,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various relevant fields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or so. This paper introspects some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on how to further promote the study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军;;略论现代化问题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所占的地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2 龚云;;20世纪80~90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现代化视角”的兴起[J];武陵学刊;2010年02期

3 关威;;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李侃;李占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历史教学;1992年04期

5 余子明;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J];理论导刊;1994年11期

6 胡成;8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创新问题[J];文史哲;1998年03期

7 雷颐;50年来的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译介[J];近代史研究;1999年05期

8 张海鹏;1998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概况[J];近代史研究;2000年01期

9 郭世佑;21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展望(笔谈)——求是求真,贵在当真[J];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10 冯钢;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J];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步平;;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代序)[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张海鹏;;6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有关理论与方法问题的讨论[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3 杨天宏;;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步平;;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代序)[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5 杨天宏;;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6 罗志田;;“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史学的片断反思[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7 丁日初;;在祝贺中的感怀——为庆贺日本《近邻》杂志刊行30期而作[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8 曹树基;;1950年代调查中所见中国近代社会——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方法的新思考[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9 编者;;编后记[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10 ;提交会议论文目录[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静;关注中国近代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龚云;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争论[N];团结报;2013年

3 王莉 李志毓;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N];光明日报;2002年

4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步平;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9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史党建研究室研究员 龚云;如何看待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两种范式[N];团结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张清俐;科学辨析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评价和方法论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历史研究》主编 徐思彦;中国近代史研究:“热点”的缺位[N];社会科学报;2007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史党建研究室研究员 龚云;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的建立(1931—1949)[N];团结报;2014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黄敏兰;近代史研究需要理论上有突破[N];北京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龚云;20世纪30-60年代初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政治取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涂建萍;反思与超越—胡绳晚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想;刘广京的中国近代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徐波;近年来国内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趋向[D];山东大学;2007年

4 米姝利;从传承到转变:费正清与孔飞力的中国近代史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46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446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5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