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留学生对清末预备立宪的参与和影响

发布时间:2019-04-04 11:27
【摘要】:清末的预备立宪不仅是清末新政时期的主要内容,更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巨大变革,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试图希望通过平稳有序的政治体制改革,结束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建立君主立宪现代国家的尝试。在此过程中,归国的留学生们尤其是留日学生受命任职于清廷宪政编查馆等部门,参与了清末新政最敏感的预备立宪工作,起草了《丙午官制改革草案》《咨议局及资政院章程》《内阁官制与弼德院官制草案》《宪法大纲》《大清宪法草案》等多种立宪文件和重要的法规。虽然因为种种原因,预备立宪最终功败垂成,但是其历史意义和留学生们的工作却不能简单、完全否定,今天则应科学地总结和反思这份难得的历史遗产。
[Abstract]:The preparatory constitution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is not only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New deal perio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but also a great change in the history of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It is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that China has tried to pass a smooth and orderly reform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An attempt to end China's thousands of years of feudal despotism and establish a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In the process, returned students, especially those who stayed in Japan, were appointed to work in the Constitutional compilation and Inspection Hall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most sensitive preparatory constitutional work of the New deal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 variety of constitutional documents and import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have been drawn up, such as the draft Constitution outline, the draft Constitu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Constitution outline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draft Constitu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as well as the draft Constitution of the Advisory Bureau and the Superior Yuan, and the draft Constitution of the Cabinet system and the Bute House. Although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 final success of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failed, but i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work of foreign students can not be simply, completely negated, today should scientifically summarize and reflect on this rare historical heritage.
【作者单位】: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15ZDB040)
【分类号】:K25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荣花;关于“预备立宪”的新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胡玲芝;论清末预备立宪之积极价值[J];文史博览;2005年14期

3 陈文英;;清末预备立宪公会宪政启蒙传播活动述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邓亦武;陈鹏;;明治立宪与清末预备立宪之比较研究[J];孝感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草放;试论清末“预备立宪”的实质及其意义[J];社会科学;1981年04期

6 李文海;论清政府的“预备立宪”[J];历史档案;1982年01期

7 朱金元;;清末预备立宪的发生原因及其客观作用[J];学术月刊;1985年02期

8 侯宜杰;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J];史学月刊;1991年04期

9 罗华庆;清末第二次出洋考政与“预备立宪”对日本的模仿[J];江汉论坛;1992年01期

10 王开玺;清廷缩改预备立宪时间正误[J];史学月刊;199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文海;;论清政府的“预备立宪”[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2 罗华庆;;清末“预备立宪”模仿日本明治宪政论[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3 李细珠;;清末两次日本宪政考察与预备立宪的师日取向[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4 甘如辛;;骇人听闻的开倒车[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系 郭世佑;是清末“宪政”还是清末“预备立宪”[N];光明日报;2008年

2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戴鞍钢;清末的“预备立宪”与立宪运动[N];团结报;2013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王也扬;辛亥革命是预备立宪引爆的吗[N];北京日报;2014年

4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 李文海;清亡根由再析[N];北京日报;2012年

5 迟云飞;重新审视晚清立宪派[N];光明日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林密;政治启蒙之门由此开启[N];经济观察报;2011年

7 袁伟时;中国宪政:曲折而凄惨的开篇[N];经济观察报;2007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荆文娜 实习生 吴斯 王薇;在改革过程中存在迟疑是不容许的[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9 演讲人 郑师渠;清王朝的最后10年[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丁业鹏;清末立宪:是谁欺骗了谁?[N];东方早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爽;1901-1911:旧王朝与新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李君;“存在之由”与“变迁之故”[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崔志海;美国政府与晚清朝政(1901-1912)[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论;立宪运动大潮中的朝野互动[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何娅;清末预备立宪视野下的地方自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邓捷;论清末预备立宪中立宪缓行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冯彦杰;“预备立宪”—博弈论视角下的清廷派系之争[D];山东大学;2011年

5 于宏威;清末预备立宪公会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陈光;论晚清中国的预备立宪与意义之维[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吴佳佳;预备立宪时期的湖北绅士阶层研究(1906—1911)[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鉴军;清末预备立宪时期宪政编查馆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9 张树强;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述评[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杨柳春;清末革命党对预备立宪的反应及其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53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453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9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