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孙中山平均地权理论为代表的近代土地思想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31 10:27
【摘要】:孙中山作为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不仅在政治方而有所建树,而且在上地思想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从早年的“地尽其力”到“平均地权”的初具雏形,再到后期“耕者有其田”的补充,可以说,平均地权思想的形成是在不断比较鉴别中发展而来的。 本论文的主要思路:以孙中山平均地权的理论和实践为核心,兼顾近代具有代表性的土地思想,进而理清平均地权与近代土地思想之间的关系。另外,理论的提出最终是要服务于实践,在平均地权的影响之下,国共两党和其他土地思想流派都对土地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基于以上的思想,本论文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言,主要介绍本篇论文写作的缘起和必要性,相关的学界研究现状和可以利用的学术资料,以及本篇论文的写作思路,研究方法和内容安排。 第二部分是近代土地思想,主要是把近代众多的土地思想进行整理分类,把具有代表性的主张分为土地公有、土地私有和土地其他流派。最后就整个近代土地思想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总结,同时笔者认为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在近代土地思想史上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第三部分是具体介绍孙中山平均地权理论,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介绍了当时中国土地集中的社会现实,然后就平均地权思想渊源进行了考证,最后就平均地权理论的内容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论证:平均地权主张的实行应在建国之后:平均地权适用于全国土地,而不仅仅是农地主张;平均地权的实行按照核定地价、照价收税、涨价归公、照价收买的步骤渐次展开;耕者有其田主张是平均地权理论的充实和完善,并不是独立于平均地权之外的主张;最后就平均地权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从思想历程、学理层面和现实效用等方面,进而总结出平均地权理论虽然表面上有土地私有的影子,但其内核实质上已经具备了土地公有的特征。 第四部分是平均地权影响下的土地实践,主要就国共两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土地问题进行的有益探索进行论述,其中既有对平均地权的继承,也有对平均地权的发展,另外还对其他土地实践如梁漱溟在邹平、晏阳初在定县的土地实践进行了介绍。 总之,孙中山土地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可以说,它既结束了一个时代,又开创了一个时代。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6;F301
本文编号:2489625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6;F3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彦;社会主义现实与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J];广东社会科学;1993年03期
2 唐任伍;论唐代的土地租佃关系[J];史学月刊;1996年04期
3 秦晖;;关于传统租佃制若干问题的商榷[J];学术月刊;2006年09期
4 刘克祥;20世纪30年代土地阶级分配状况的整体考察和数量估计——20世纪30年代土地问题研究之三[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2489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489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