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前期中小学语文教育研究(1912-1927)
本文关键词:民国前期中小学语文教育研究(1912-1927),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社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亡国灭种危机的压迫之下,有识之士纷纷寻求救国之道,各种救国思潮此起彼伏,教育救国思想便是影响极为深远的一种。文艺教育作为近代教育思潮中的一种,曾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到教育实践当中,体现为语文教育和艺术教育。清末开始,由于政局的动荡和西方文化强势压迫,传统的语文教育理念发生改变,在这一时期,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摸索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道路,经过国语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与旧时教育观念相迥异的现代教育观念开始形成,黎锦熙、胡适、叶圣陶、蔡元培为其中的代表人物。 民国建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912年9月,民国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学制——壬子学制,其后又相继公布了一系列教育政令,这些政令与“壬子学制”一起,被称为“壬子·癸丑学制”。学制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了问题,在此情况下,民国教育部于1922年制定“壬戌学制”。学制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宗旨、教学内容、教材教法等诸多方面的转变。 全文在结构上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民国之前的中小学语文教育进行了回顾,包括古代中国的语文教育、近代语文教育的萌芽和近代语文教育的建立三个方面的内容,简单的对民国之前中小学语文教育情况进行了概括。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的中小学语文教育逐步形成了自己特点,即使是到了今天,这些特点依然的存在。 第二部分为民国初年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主要内容包括民国初年语文教育变革的原因,中小学语文教育政策以及实施的具体情况,同时还将对民国初年的中小学语文教育进行客观评价。民国初年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受其环境影响,这一时期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呈现出了在曲折中前进的趋势,同时,由于复古派和革命派的斗争,这一时期的教育政策并不稳定,直接影响了中小学语文教育。民国初年中小学语文教育概况是这一部分的重点,涉及教育宗旨、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情况和教科书几个方面,同时辅以案例分析。 第三部分为壬戌学制下中小学语文教育,内容包括这一时期民国政府进行教育改革的原因,壬戌学制下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实施情况同时对该学制下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加以评价,这一部分的同样着重论述了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具体实施情况,具体内容包括教育宗旨、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情况、教科书和案例分析。 第四部分是对民国前期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历史思考,主要包括民国前期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民国前期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成绩和问题、民国前期中小学语文教育经验三部分内容。民国前期的中小语文教育总体趋势为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虽然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同样也取得了很多成绩,许多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民国前期 语文教育 中学 小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33.3;K258
【目录】:
- 目录4-7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2
- 导论12-19
- 一、 选题的意义12-13
- (一) 理论意义12
- (二) 学术价值12
- (三) 现实作用12-13
- 二、 学术史综述13-16
- (一) 资料的整理与发掘13
- (二) 专著13-15
- (三) 论文15-16
- 三、 学术要点16-18
- (一) 重点16
- (二) 难点16-17
- (三) 创新点17-18
- 四、 相关界定18-19
- (一) 概念界定18
- (二) 时间界定18
- (三) 内容界定18-19
- 第一章 民国之前中小学语文教育回顾19-45
- 一、 古代中国的语文教育19-27
- (一) 春秋战国时期19-20
- (二) 秦汉时期20-21
-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21-22
- (四) 隋唐五代时期22-23
- (五) 宋元时期23-24
- (六) 明清时期24-27
- 二、 近代语文教育的萌芽27-34
- (一) 洋务运动与新教育的萌芽27-30
- (二) 维新运动时的教育改革30-32
- (三) 萌芽时期中小学语文教育概况32-34
- 三、 近代语文教育的建立34-45
- (一) 科举制的崩溃34-36
- (二) 新教育制度的建立36-40
- (三) 清末中小学语文教育概况40-42
- (四) 清末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评价42-45
- 第二章 民国初年的中小学语文教育45-69
- 一、 民国初年语文教育变化的原因45-51
- (一) 社会环境的变革45-46
- (二) 复古派与革新派的斗争46-49
- (三) 教育行政组织改革的影响49-51
- 二、 教育政策51-55
- (一) 临时性教育政策的制定52-53
- (二) 壬子·癸丑学制的出台53-55
- 三、 教学概况55-65
- (一) 教育宗旨55-56
- (二) 课程设置56-57
- (三) 教学内容57-58
- (四) 教学方法58-61
- (五) 教师61-63
- (六) 教科书63-64
- (七) 案例分析64-65
- 四、 民国初年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评价65-69
- 第三章 壬戌学制下中小学语文教育69-84
- 一、 壬戌学制下中小学语文教育变革的原因69-72
- (一) 社会背景的变化69
- (二) 壬子·癸丑学制存在严重不足69-70
- (三) 新学制的制定70-72
- 二、 教学概况72-82
- (一) 教育宗旨72-74
- (二) 课程设置74-75
- (三) 教学内容75-77
- (四) 教学方法77-79
- (五) 教师79-80
- (六) 教科书80-81
- (七) 案例分析81-82
- 三、 “壬戌学制”下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评价82-84
- (一) “壬戌学制”下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先进性82-83
- (二) 壬戌学制下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83-84
- 第四章 民国前期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历史思考84-91
- 一、 民国前期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84-87
- 二、 民国前期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成绩和问题87-89
- 三、 民国前期中小学语文教育经验89-91
- 参考文献91-97
- 后记97-9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9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爱玲;陈晓姿;;梁启超作文教学思想浅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2 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龚书铎;“全盘西化”论的历史考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4 黄书光;;胡适中西融通的文化教育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年01期
5 田正平;嬗变中的留学潮流与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年02期
6 张良才,孙传宏;从“教育救国”到“科教兴国”——中国教育社会价值观的百年嬗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7 黄小燕;中国语文教育的现代演进──民国时期基础语文教育的发展成就[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8 周洪宇;;陶行知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9 喻本伐;;陶行知普及教育理论的现实可行性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10 周谷平;晚清中国人眼中的异域教育——初出国门的知识人对西方教育的观察和考量[J];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伟忠;现代中国文学话语变迁与中学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大圣;百年语文育人功能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范远波;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哲英;清末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观念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艳;梁启超与中国语文教育早期现代化[D];扬州大学;2003年
2 赵艳红;艾伟的语文学科教学心理实验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民国前期中小学语文教育研究(1912-1927),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72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