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力子与第二次国共合作

发布时间:2020-09-14 15:59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结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式的合作。邵力子作为第二次国共合作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发挥着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他无论是在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维护第二次国共合作,还是在防止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过程中,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将邵力子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对其行为和思想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无论是在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还是在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因为如此,在中国革命问题的研究中,对邵力子的研究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邵力子作为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对他进行科学的、历史的研究,是中国革命史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也是正确地、客观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重要途径之一。邵力子复杂的经历,形成了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在第二次国共合作过程中,各种思想精华凝聚升华,形成了他坚持国共合作的思想渊源。研究一个人的作为,必须透过思想才能看得清楚。从这个意义上讲,对邵力子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作为和思想的研究,更有利于揭示这一规律。因此,本文试图从邵力子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关系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力图从邵力子的作为揭示他坚持国共合作的思想渊源,从而进一步揭示邵力子坚持国共合作的思想渊源对第二次国共合作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这一研究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及中国革命问题的研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导论部分主要介绍当前学术界关于邵力子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研究的现状和主要观点,并阐述从邵力子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关系这一视角,来研究邵力子的作为和思想变化,以及他坚持国共合作的思想渊源的形成和发展,所具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章阐述邵力子在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作用。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搭起舆论桥梁以及在庐山谈判中的力促合作形成。其过程极其艰难复杂,但邵力子却以特殊的身份、敏锐的政治家的睿智使各种矛盾纷争在他手中轻松化解,为促进国共合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二章论述邵力子在维护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作用。维护国共合作也是一项坚苦卓绝的工作。心系国家民族命运的邵力子,在维护国共合作过程中,以巧妙的手法做到以民族利益为重,致力于国际反侵略运动的宣传和活动,并为抗战的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K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庆;邵力子与第二次国共合作[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2 吴跃农;邵力子疾呼计划生育受挫[J];炎黄春秋;2002年04期

3 吴跃农;倡导计划生育第一人——邵力子[J];钟山风雨;2002年03期

4 吴敬民;邵力子与"新人口论"[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5年01期

5 吴跃农;谁是倡导计划生育第一人——邵力子全力支持马寅初倡导计划生育的故事[J];文史春秋;2002年06期

6 吴跃农;倡导计划生育第一人[J];文史精华;2002年05期

7 张朝凤;“五四”时期邵力子的妇女解放思想[J];史学月刊;1996年04期

8 吴跃农;邵力子与马寅初的《新人口论》[J];文史春秋;2004年05期

9 朱顺佐;;试论邵力子对国共合作的贡献[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85年02期

10 孭栻;;《邵力子文集》和《和平老人邵力子》[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建勇;;政治转型以来中国国民党提名制度的演变[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苗青;;合作、斗争与发展: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研究初探[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3 赵静;;落实“胡连会”成果:国民党启动两岸基层交流[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秦立海;;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组织演变述评[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顾荣;;抗战胜利后中国国民党迅速走向衰败原因探析——从政党执政方式的角度来看[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6 王奇生;;联俄与师俄:孙中山晚年改组国民党的意义[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冯琳;;1950年代初国民党在台改造管窥[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8 罗敏;;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与越南独立运动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9 姬丽萍;;“党国”体制下公务员考铨制度的变异:1928—1949[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罗敏;;战后中国对越政策的演变——以中国国民党对越党派工作为中心的探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立极、沈文敏;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结束大陆访问返台[N];人民日报;2005年

2 记者 江宝章;中国国民党台中市党部访问团抵达厦门[N];人民日报;2005年

3 张菁;东航想得太周到了[N];中国民航报;2008年

4 江宝章;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赴福建谒祖[N];人民日报;2008年

5 记者 魏梦佳;王毅会见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N];人民日报;2009年

6 记者 曹石岩;王培廷会见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曾永权[N];威海日报;2009年

7 记者 吕树建;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莅汴参观访问[N];开封日报;2010年

8 记者 王小玲;李崇禧会见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N];四川日报;2010年

9 记者 焦亮;吴天君会见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一行[N];新乡日报;2010年

10 记者 赵忠洪;李志刚会见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N];桂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国家统一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文铎;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周建勇;中国国民党的适应性转型研究(1980-2008)[D];复旦大学;2008年

4 孙俐俐;台湾地区政党体制的演变[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5 田湘波;中国国民党党政体制剖析1927-1937[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少鹏;民初的国家主义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宋海春;国共两党的宪法思想与中国宪政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雪松;中国国民党退台后的三次“改造”及其对台湾政治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玉敏;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社经济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薛金艳;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农业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云;邵力子与第二次国共合作[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雪松;论中国国民党在台湾“执政”期间的变化及其原因[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厉有国;中国国民党三次失去政权原因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路宽;五四时期的邵力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左世元;鲍罗廷与中国国民党关系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海军;中国国民党与非基督教运动(1924-1927)[D];山东大学;2005年

7 游鹏程;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1921—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彤宇;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党化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顾荣;1945-1949年中国国民党执政方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赵金磊;中国国民党自身变革及其对台湾政党政治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本文编号:2818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18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2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