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前后捐纳舆论之考察
发布时间:2021-03-02 03:08
捐纳,系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卖官鬻爵的行为与制度。其风甚古,远可溯及战国、秦汉时期,近可达于有清一代。观清代捐纳,既有不得已之暂开缘由,又有丛生百弊之长远恶果,是故触发诸种议争,进而形成捐纳舆论。尤其在晚清之际,捐例日广,花样日繁,捐弊愈益严重,舆论亦因之空前激烈。迄今为止,尽管学术界对清代捐纳问题作过一些探讨,但对捐纳舆论尚无专门研究。有鉴于此,本文仅对甲午战争前后的捐纳舆论加以考察,以期有抛砖引玉之效。 本文前言概括有关清代捐纳问题的研究状况,指出以甲午战争前后的捐纳舆论作为研究内容的理由和目的。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甲午战争前后捐纳舆论的宏观情势。首先说明行捐之论、变捐之论和停捐之论已形成并存的格局,之后又论证停捐之论逐渐发展为舆论主流的态势。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停捐之论的具体主张和分析持论者的不同动机。论者或者只要求停捐州县;或仅吁请停捐道府州县,其余各项不妨暂留;或进而主张停大捐,留常捐;或特别强调大捐、常捐俱罢,应仿古代鬻民爵之法。而各自动机或期以余下实官捐项补苴财用,或意于疏通和澄清正途,或欲为行新政、改官制铺平道路。 第三部分主要考察停...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 捐纳舆论的宏观情势
(一) “三论”并存的格局
(二) “停”为主流的态势
二、 停捐之论的具体主张与动机分析
(一) 停捐之论的具体主张
(二) 停捐之论的动机分析
三、 停捐之论的社会成因
(一) 停捐功能的渐失
(二) 最高决策层的无为
(三) 舆论控制的弱化
四、 停捐之论的历史局限和社会影响
(一) 停捐之论的历史局限
(二) 停捐之论的历史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058483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 捐纳舆论的宏观情势
(一) “三论”并存的格局
(二) “停”为主流的态势
二、 停捐之论的具体主张与动机分析
(一) 停捐之论的具体主张
(二) 停捐之论的动机分析
三、 停捐之论的社会成因
(一) 停捐功能的渐失
(二) 最高决策层的无为
(三) 舆论控制的弱化
四、 停捐之论的历史局限和社会影响
(一) 停捐之论的历史局限
(二) 停捐之论的历史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058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058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