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袍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13:21
本文关键词:四川袍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四川“袍哥”,是中国重要的民间组织,产生发展于清代、民国时期,消亡于解放初。发展高峰期时,“码头、公口”遍及四川城乡各处,直接影响到川内诸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其会员号称三百多万,涉及各阶层、各行业人士,人数之多、势力之大,全国少有。它是时代与社会的产物,对历史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这样一个在当时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民间秘密组织,自产生起就备受关注,中外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意在对四川袍哥的发展进行系统梳理。第一部分,主要对袍哥研究的成果进行整理、概括,同时也对袍哥研究的一足之处进行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的研究重点;第二部分,主要对袍哥的名称由来和内容,以及袍哥组织的发展概况作简单介绍;第三部分,主要研究袍哥的组织设置、会员构成、以及帮规等;第四部分,研究袍哥的仪式性活动和日常活动;第五部分,探讨袍哥隐语,包括话语性隐语和非话语性隐语,其中茶阵颇具特色。通过此几个方面的研究,剖析袍哥的内部诸多方面事物,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袍哥世界。
【关键词】:袍哥 组织 活动 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绪论8-18
- (一) 研究现状8-15
- 1. 建国前哥老会相关研究概述8-12
- 2. 建国后的哥老会及袍哥研究12-15
- (二) 研究重点与研究意义15-18
- 1. 探讨袍哥习俗,拓宽研究视野15-16
- 2. 分析袍哥的社会性,促进定位的准确性16-17
- 3. 突出袍哥的特殊性,促进认识的全面性17-18
- 二、袍哥释名及发展概况18-33
- (一) 袍哥释名18-22
- 1.名称略解18-19
- 2. 袍哥别名略解19-20
- 3. 名称特点20-22
- (二) 袍哥发展概况22-33
- 1. 起源22-25
- 2. 发展25-28
- 3. 鼎盛28-30
- 4. 蜕变、衰亡30-33
- 三、袍哥组织设置33-63
- (一) 袍哥职位33-41
- 1. 袍哥职位设置33-36
- 2. 不设行四、行七之缘由36-37
- 3. 排行、组织的变革37-41
- (二) 会员构成41-56
- 1. 《汉留全书》所载会员41-48
- 2. “仁、义、礼、智、信”五大堂口会员48-49
- 3. “三教九流”说49-52
- 4. 成员划分52-56
- (三) 袍哥帮规56-63
- 1. 誓言56-57
- 2. 帮规57-61
- 3. 惩罚61-63
- 四、袍哥活动63-82
- (一) 仪式性活动63-70
- 1. 四大会63-70
- 2. 三小会70
- (二) 袍哥主要活动70-82
- 1. 政治70-72
- 2. 经济72-74
- 3. 械斗74-77
- 4. 公益、纠纷调解77-82
- 五、袍哥隐语82-125
- (一) 袍哥隐语概况82-84
- 1. 定义82-83
- 2. 产生背景83-84
- (二) 话语隐语84-102
- 1. 《海底》隐语84-93
- 2. 《洪门志》隐语93-95
- 3. 《汉留全书》隐语95-98
- 4. 县志所载隐语98-99
- 5. 专著中的隐语99
- 6. 话语隐语的内容及特征99-102
- (三) 非话语式隐语102-125
- 1. 茶阵102-121
- 2. 肢体语言121-122
- 3. 非话语式隐语的特性122-125
- 结语125-126
- 参考文献126-129
- 附录一:袍哥开山令传129-131
- 附录二:十条、三要等帮规刑罚131-135
- 附录三:《汉留全书》隐语135-137
- 后记137-1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尊健,金强;试论清末民初秘密社会膨胀的文化原因[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2 邵雍;近代中国乡村社会权势关系演变——以刘文彩与袍哥为个案[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满文文献研究中心成立座谈会[J];清史研究;2012年03期
4 王方;;1980年以来哥老会研究综述[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方;1940年代川西袍哥团体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四川袍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6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36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