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变与社会变迁(1902~1911年)

发布时间:2021-11-18 00:48
  民变是民众用一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不满与反抗的一种自发集体行为,是游离于正统与非正统的社会既定秩序之间的越轨行为。清末十年的民变形式、目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除了抗捐税、罢市、抢米风潮、聚众骚动等传统形式外,伴随着新的社会阶层兴起、新的社会矛盾产生,又增添了文明抵制、和平请愿等新形式的民变。民变处理得当则能大事化小,保持社会稳定;反之,民众的集体行为会演变成集体暴动,构成对统治的巨大威胁。清末十年,清政府对传统形式民变的处理沿袭了历来采用的镇压、安抚、剿抚兼施之法,而对各种新形式的民变也因循守旧。清政府的律法、政治模式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现实,从而导致了其统治的灭亡。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序言
一、“民变”的界定
二、社会变迁下的民变形态
    (一) 反洋教斗争
    (二) “旧式”的抗争
    (三) 罢工
    (四) 文明抵制与和平请愿
三、民变及群众斗争的状况分析
    (一) 民变的次数与频率
    (二) 民变的空间转换
    (三) 民变形式与区域分布
四、变与不变——清政府的民变对策
    (一) 传统民变之处理
    (二) 新式民变之应对
结论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旧杂糅的清末民变[J]. 马自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2]托克维尔关于法国大革命起因的解释[J]. 刘北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2)
[3]试论美国对中国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反应和政策[J]. 王立新.  世界历史. 1999(04)
[4]中国近百年来的革命思想道路[J]. 张灏.  开放时代. 1999(01)
[5]清末农村“民变”散论[J]. 刘平.  江苏社会科学. 1993(05)
[6]论清末城镇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商民罢市[J]. 桑兵.  近代史研究. 1990(05)
[7]试论反洋教斗争中的官、绅、民[J]. 杜耀云.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02)
[8]略论辛亥革命时期的群众自发斗争[J]. 胡宪立.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04)



本文编号:3501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501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a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