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宪,利在何处——清末预备立宪中关于立宪之利的争论述评
发布时间:2022-02-16 20:15
按宪政的基本定义,立宪之利在于保障人权,然而在清末预备立宪中,对立宪之利的争论却非以此为议题,而是围绕着立宪能否巩固君权、立宪能否抵制革命、立宪能否富国强兵这三点展开,主张立宪的官员极力渲染立宪巩固君权、抵制革命、富国强兵之利,反对立宪的官员则一一予以反驳。晚清政府预备立宪对立宪之利的特殊追求,是宪政在近代中国的特殊语境及内涵的表现,但事实上在清末中国,立宪或可留住皇位,却绝无可能永保君权不失;可能抵制革命,却更可能催化革命,是国家长治久安之道,却无急速富强之效。以宪政为包治百病的万应灵丹,把一些本不属于宪政甚至与宪政相反的东西掺入宪政,势必增加立宪的难度及复杂性。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28(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立宪能否巩固皇权
二、立宪能否抵制革命
三、立宪能否使国家富强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宪政的中国语境[J]. 王人博. 法学研究. 2001(02)
[2]关于明治宪法的再认识[J]. 郭冬梅. 日本学论坛. 2000(01)
[3]掉入陷阱的清末宪政[J]. 杨小川. 探索与争鸣. 1996(08)
[4]论明治宪法体制的内在结构[J]. 历史研究. 1996(03)
[5]立宪主义与经济发展──亚洲的经验[J]. 韩大元.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5(01)
本文编号:3628591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28(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立宪能否巩固皇权
二、立宪能否抵制革命
三、立宪能否使国家富强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宪政的中国语境[J]. 王人博. 法学研究. 2001(02)
[2]关于明治宪法的再认识[J]. 郭冬梅. 日本学论坛. 2000(01)
[3]掉入陷阱的清末宪政[J]. 杨小川. 探索与争鸣. 1996(08)
[4]论明治宪法体制的内在结构[J]. 历史研究. 1996(03)
[5]立宪主义与经济发展──亚洲的经验[J]. 韩大元.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5(01)
本文编号:3628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628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