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政府对日本占领琉球的反应过程
发布时间:2022-08-09 15:14
中日关系历来是中外关系史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十九世纪下叶,日本用武力开始实施吞并琉球的计划,竭力阻断琉球与中国之间长达五百年的朝贡关系,由此引发了涉及中、琉、日三方关系的“球案”事件。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入手,通过论述清政府决策层和各个大臣对处理“球案”的反应过程,分析出此时的清王朝迫于内外压力,外交策略开始从传统朝贡关系向近代外交转变的原因。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介绍了多年来史学界从不同角度对中琉日关系史进行的研究的状况及已取得的成果,并阐明自己选择这个思路进行研究的原因。第二部分论述日本占领琉球的过程和清朝对“球案”的前期反应,详细分析了外交大臣何如璋的对日交涉和国际调停的经过,以及“分岛改约论”和《球案条约》的出台。第三部分论述清朝政府对琉球事件的中期反应,清廷内部官员对“球案”的处理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重点分析了右庶子陈宝琛“羁縻推宕之法”、刘坤一“球案宜妥速议结、倭约宜慎重图维”论和张树声“球案不必急议、倭约未便牵连”论。第四部分是清朝政府琉球事件的后期反应,清廷经过内部官员大讨论,最终选择李鸿章的“支展之法”来解决琉球问题。第五部分结语,通过梳理清朝政府对“球案”处...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二、清朝政府对琉球事件的前期反应
(一) 日本吞并琉球始末
(二) 何如璋出使日本及其在东京的交涉
(三) 前美国总统格兰忒的调停
(四) “分岛改约论”的出台及清政府草拟《琉球条约》
三、清朝统治阶层对琉球事件的中期反应
(一) 京官之论
1、左庶子张之洞“联日抗俄”论
2、右庶子陈宝琛“羁縻推宕之法”
(二) 封疆大臣之论
1、两江总督刘坤一“球案宜妥速议结、倭约宜慎重图维”论
2、两广总督张树声“球案不必急议、倭约未便牵连”论
3、各省巡抚的反应
四、清朝政府对琉球问题的后期反应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吞并琉球与清政府对日交涉[J]. 马钰. 文史精华. 2002(08)
[2]琉球漂民事件与日军入侵台湾(1871—1874)[J]. 米庆余. 历史研究. 1999(01)
[3]清代台湾与琉球关系考[J]. 张先清,谢必震.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8(01)
[4]从琉球群岛的丧失看清政府的外交策略[J]. 殷敦新.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3)
本文编号:3672786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二、清朝政府对琉球事件的前期反应
(一) 日本吞并琉球始末
(二) 何如璋出使日本及其在东京的交涉
(三) 前美国总统格兰忒的调停
(四) “分岛改约论”的出台及清政府草拟《琉球条约》
三、清朝统治阶层对琉球事件的中期反应
(一) 京官之论
1、左庶子张之洞“联日抗俄”论
2、右庶子陈宝琛“羁縻推宕之法”
(二) 封疆大臣之论
1、两江总督刘坤一“球案宜妥速议结、倭约宜慎重图维”论
2、两广总督张树声“球案不必急议、倭约未便牵连”论
3、各省巡抚的反应
四、清朝政府对琉球问题的后期反应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吞并琉球与清政府对日交涉[J]. 马钰. 文史精华. 2002(08)
[2]琉球漂民事件与日军入侵台湾(1871—1874)[J]. 米庆余. 历史研究. 1999(01)
[3]清代台湾与琉球关系考[J]. 张先清,谢必震.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8(01)
[4]从琉球群岛的丧失看清政府的外交策略[J]. 殷敦新.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3)
本文编号:3672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672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