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九年南北和议的大势因缘

发布时间:2022-08-09 15:24
  1919年南北和议,具有十分复杂的内外背景。从国内来看,涉及南北之间及双方内部的矛盾。北方内部皖系、直系、奉系军阀之间存在军事方面的矛盾,也有政治方面皖系、安福系与徐世昌、旧交通系、研究系为主体的矛盾。南方内部则有主和派与主战派的争斗,还有粤军与桂系、滇系军阀之间及军政府与旧国会之间的交锋。同时,媒体及社会的舆论也是影响和议的重要因素。从国际来说,美、日、英、法、意等国围绕和议进行较量,以维护自身在华利益。1919年南北和议背后国内外各方势力的斗争,是中国旧势力灭亡和新道路开辟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北方:和议背后的暗流涌动
南方:军阀与派系的角力
舆论:和议的社会力量
国际:促和过程中的利益博弈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吴鼎昌与一九一九年南北和议[J]. 林绪武,王辛刚.  历史研究. 2018(03)
[2]1919年南北和会前后的李纯与陆荣廷[J]. 张建宇.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04)
[3]安福国会与1919年南北议和[J]. 贾德威,刘会军.  民国档案. 2014(03)
[4]《每周评论》对1919年南北和议的关注——兼论陈独秀的政治思想[J]. 徐基中.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0)
[5]徐世昌与1919年南北议和[J]. 景东升.  历史档案. 2008(01)
[6]宪法危机与1919年南北和谈[J]. 张淑娟.  安徽史学. 2007(04)
[7]英国与1919年的中国南北议和[J]. 张北根.  历史档案. 2002(01)
[8]徐树铮与1919年南北议和[J]. 王彦民.  安徽史学. 1992(02)
[9]1919年南北议和期间陕西划界电文选[J]. 王作霦.  民国档案. 1991(01)
[10]1919年“南北和议”前后西南内部的斗争[J]. 陈正卿.  民国档案. 1990(04)

硕士论文
[1]1919年南北和议研究[D]. 刘莉.湘潭大学 2012
[2]南北议和问题(1918-1920)的社会舆论[D]. 赵建文.苏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72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672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d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