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性质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2-08-12 18:34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也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长期以来,史学界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研究,分歧众多、百家争鸣,呈现出一种众说纷纭的态势。尤其是21世纪以来,对于辛亥革命问题的研究论文占到近代史学研究的相当大一部分比例,取得的相关学术成果也是丰富多彩的。到2011年,辛亥已走过百年的征程,它的历史使命也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地延续和传承下来,丰富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文化积淀。关于辛亥革命的性质,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进行研究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各派思想百花齐放,这也是笔者对此选题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关于革命性质的研究主要可区分为两大派别:一是内地学派,认为辛亥革命是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二是台湾学派,认为辛亥革命是全民革命或者国民革命。二者结论的不同,主要源于衡量这场革命性质的标准不同以及对当时经济发展状况和阶级的基本力量认识不同。前者注重阶级性,一味强调阶级斗争与演变;而后者更注重社会性的研究。他们只是因为研究角度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双方都使用阶级分析法,结果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和对立。本文在研究中对已有的文献资料和学术论文加以整理,梳理学术界对辛亥革命性质研究的...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
1.1.1 选题缘起
1.1.2 文献综述
1.1.3 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相关资料来源
1.4 文章的创新与不足 2 近代工业化与辛亥革命的性质
2.1 工业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
2.2 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是清末以来推动的
2.3 辛亥革命前后工业化的动力是多元的
2.4 工业化与全民族利益是一致的
2.5 工业化不应是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属性的依据 3 辛亥后的民国政府与辛亥革命性质
3.1 国家管理公共性质的认识
3.2 政府中的公知与社会职能
3.3 国家职能变异不能改变当时革命的性质
3.4 各阶级代表在革命政府博弈中共存
3.5 辛亥后的民国政府并非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4 自由、民主、人权与辛亥革命性质
4.1 自由、民主、人权的天赋性
4.2 18 世纪以来自由、民主、人权的演变
4.3 自由、民主、人权与辛亥革命旗帜
4.4 自由、民主、人权在辛亥革命中的应用
4.5 自由、民主、人权不能规定资产阶级的属性 5 孙中山的社会属性与辛亥革命性质
5.1 孙中山的家庭出身与阶级属性
5.2 孙中山的政治理想及社会属性
5.3 孙中山的经济发展思想及社会属性
5.4 孙中山的文化建设思想及社会属性
5.5 孙中山的社会建设理想及社会属性
5.6 孙中山所谓的“妥协退让”及社会属性
5.7 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6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革命
6.1 领导者的确定
6.2 主力队伍的判定
6.3 特殊群体的认定
6.4 革命发生区域的界定
6.5 革命目标的制定 7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雄革命与国民革命:辛亥革命性质再议[J]. 姜良芹,蒋永敬. 史学月刊. 2012(05)
[2]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J]. 沈世培,肖宗建.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3]辛亥革命的性质与领导力量[J]. 杨天石. 河北学刊. 2011(04)
[4]从政体转型的角度看辛亥革命的性质[J]. 彭剑. 河北学刊. 2011(04)
[5]浅析立宪派及其对辛亥革命的重要作用[J]. 王琳. 魅力中国. 2010(14)
[6]辛亥革命与中国工业化[J]. 宋正.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5)
[7]辛亥革命:“不流血的革命”[J]. 丁三青.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8]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新探索[J]. 朱宗震. 浙江社会科学. 2002(04)
[9]辛亥革命与中国工业化[J]. 王卫星. 学海. 2001(06)
[10]重新认识辛亥革命的性质[J]. 刘有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04)
本文编号:3676390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
1.1.1 选题缘起
1.1.2 文献综述
1.1.3 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相关资料来源
1.4 文章的创新与不足 2 近代工业化与辛亥革命的性质
2.1 工业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
2.2 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是清末以来推动的
2.3 辛亥革命前后工业化的动力是多元的
2.4 工业化与全民族利益是一致的
2.5 工业化不应是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属性的依据 3 辛亥后的民国政府与辛亥革命性质
3.1 国家管理公共性质的认识
3.2 政府中的公知与社会职能
3.3 国家职能变异不能改变当时革命的性质
3.4 各阶级代表在革命政府博弈中共存
3.5 辛亥后的民国政府并非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4 自由、民主、人权与辛亥革命性质
4.1 自由、民主、人权的天赋性
4.2 18 世纪以来自由、民主、人权的演变
4.3 自由、民主、人权与辛亥革命旗帜
4.4 自由、民主、人权在辛亥革命中的应用
4.5 自由、民主、人权不能规定资产阶级的属性 5 孙中山的社会属性与辛亥革命性质
5.1 孙中山的家庭出身与阶级属性
5.2 孙中山的政治理想及社会属性
5.3 孙中山的经济发展思想及社会属性
5.4 孙中山的文化建设思想及社会属性
5.5 孙中山的社会建设理想及社会属性
5.6 孙中山所谓的“妥协退让”及社会属性
5.7 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6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革命
6.1 领导者的确定
6.2 主力队伍的判定
6.3 特殊群体的认定
6.4 革命发生区域的界定
6.5 革命目标的制定 7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雄革命与国民革命:辛亥革命性质再议[J]. 姜良芹,蒋永敬. 史学月刊. 2012(05)
[2]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J]. 沈世培,肖宗建.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3]辛亥革命的性质与领导力量[J]. 杨天石. 河北学刊. 2011(04)
[4]从政体转型的角度看辛亥革命的性质[J]. 彭剑. 河北学刊. 2011(04)
[5]浅析立宪派及其对辛亥革命的重要作用[J]. 王琳. 魅力中国. 2010(14)
[6]辛亥革命与中国工业化[J]. 宋正.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5)
[7]辛亥革命:“不流血的革命”[J]. 丁三青.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8]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新探索[J]. 朱宗震. 浙江社会科学. 2002(04)
[9]辛亥革命与中国工业化[J]. 王卫星. 学海. 2001(06)
[10]重新认识辛亥革命的性质[J]. 刘有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04)
本文编号:3676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676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