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土匪精神世界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3 10:26
本文以近代中国土匪之精神世界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论述了近代中国土匪精神世界的概况。论文由三章组成,另有导言与结束语。第一章论文着墨剖析大量土匪铤而走险、啸聚山林的主观原因,并分析这些亡命之徒对自己所从事勾当的反思与对出路的思索。第二章,笔者力图再现土匪的穿衣吃饭及打家劫舍活动中的暴行乃至他们的迷信、禁忌等日常行为,试图从中透视土匪内心的所思所想。第三章,文章通过论述土匪与家庭、国家以及其他政治力量的联系分析土匪与匪队外世界的关系,阐述土匪在家庭、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并反思晚清以来各种势力解决土匪问题的努力中的一个共同误区——忽视了土匪从事土匪活动的主观动机和需求。土匪通常被看作是一股毁灭的力量,然而追求生存的机会却是他们最大的心理需求。土匪的主要成员来源于农村中的农民,但是他们抛弃了农民阶级安分守己、温良谦恭、吃苦耐劳、善于忍耐的精神特质。多年的游民生活实践,使他们已改变了原来淳朴的农民和单纯的手工业者的性格,他们有了敢于冒险的进取心,同时既保留了农民的保守性又增加了城市小市民的庸俗性。要解决土匪问题,必须在武力剿灭、...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对象
二、学术回顾
三、理论方法及实际意义
四、基本资料
第一章 对土匪自身如何看待为匪问题之剖析
第一节 从匪的心理动机
一 寻求生存之道
二 报仇雪恨
三 升官发财
四 心理不健全
第二节 对为匪的自我认识
一 与主流社会意识一致的认识
二 偏离主流社会意识的认识
第三节 对出路的思考
一 接受招安
二 参军入伍或转入其他职业
三 不谋出路的土匪
第二章 从土匪的行为看土匪的心理
第一节 由着装看土匪的心理
一 奇装异服型
二 威武端正型
三 奢侈华丽型
第二节 近代土匪变态行为浅析
一 越轨行为中的变态行为
二 变态行为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三 匪队中较为典型的几种变态行为
第三节 土匪的迷信与禁忌心理
一 迷信心理
二 禁忌心理
第四节 土匪的“义举”与潜规则
一 土匪的“义举”
二 “兔子不吃窝边草”
第三章 土匪的家庭、民族观与政治倾向
第一节 土匪的婚恋与家庭
一 土匪的婚姻
二 土匪与性
三 土匪与家庭的联系
第二节 土匪的民族意识
一 晚清时期土匪的民族意识
二 民国时期土匪的民族意识
第三节 土匪的政治倾向的不稳定性与土匪心理的关系
一 政治倾向的不稳定
二 心理的不稳定
三 两种不稳定的相互作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图表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移植与流变: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J]. 李喜所.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2]樊钟秀:从草莽英雄到革命斗士[J]. 杨学功. 文史春秋. 2006(11)
[3]论民间禁忌的功能[J]. 万建中. 民间文化论坛. 2004(03)
[4]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现代化[J]. 马俊林.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1)
[5]黑话的使用与犯罪心理机制[J]. 王志家,王相臣. 辽宁警专学报. 2003(03)
[6]民国时期土匪组织内幕[J]. 江仁宝. 炎黄春秋. 2002(03)
[7]大匪首张云卿的肮脏人生[J]. 曾值桃. 湖南文史. 2001(05)
[8]西南巨匪周燮钦覆灭始末[J]. 林云帆. 湖南文史. 2001(05)
[9]土匪王家照的龌龊人生[J]. 袁奋. 湖南文史. 2001(01)
[10]民国社会史研究之重要史料 ──洋票回忆录概述[J]. 徐有威. 民国档案. 2000(01)
本文编号:3676854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对象
二、学术回顾
三、理论方法及实际意义
四、基本资料
第一章 对土匪自身如何看待为匪问题之剖析
第一节 从匪的心理动机
一 寻求生存之道
二 报仇雪恨
三 升官发财
四 心理不健全
第二节 对为匪的自我认识
一 与主流社会意识一致的认识
二 偏离主流社会意识的认识
第三节 对出路的思考
一 接受招安
二 参军入伍或转入其他职业
三 不谋出路的土匪
第二章 从土匪的行为看土匪的心理
第一节 由着装看土匪的心理
一 奇装异服型
二 威武端正型
三 奢侈华丽型
第二节 近代土匪变态行为浅析
一 越轨行为中的变态行为
二 变态行为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三 匪队中较为典型的几种变态行为
第三节 土匪的迷信与禁忌心理
一 迷信心理
二 禁忌心理
第四节 土匪的“义举”与潜规则
一 土匪的“义举”
二 “兔子不吃窝边草”
第三章 土匪的家庭、民族观与政治倾向
第一节 土匪的婚恋与家庭
一 土匪的婚姻
二 土匪与性
三 土匪与家庭的联系
第二节 土匪的民族意识
一 晚清时期土匪的民族意识
二 民国时期土匪的民族意识
第三节 土匪的政治倾向的不稳定性与土匪心理的关系
一 政治倾向的不稳定
二 心理的不稳定
三 两种不稳定的相互作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图表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移植与流变: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J]. 李喜所.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2]樊钟秀:从草莽英雄到革命斗士[J]. 杨学功. 文史春秋. 2006(11)
[3]论民间禁忌的功能[J]. 万建中. 民间文化论坛. 2004(03)
[4]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现代化[J]. 马俊林.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1)
[5]黑话的使用与犯罪心理机制[J]. 王志家,王相臣. 辽宁警专学报. 2003(03)
[6]民国时期土匪组织内幕[J]. 江仁宝. 炎黄春秋. 2002(03)
[7]大匪首张云卿的肮脏人生[J]. 曾值桃. 湖南文史. 2001(05)
[8]西南巨匪周燮钦覆灭始末[J]. 林云帆. 湖南文史. 2001(05)
[9]土匪王家照的龌龊人生[J]. 袁奋. 湖南文史. 2001(01)
[10]民国社会史研究之重要史料 ──洋票回忆录概述[J]. 徐有威. 民国档案. 2000(01)
本文编号:3676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676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