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土地法》研究(1928—1936年)
发布时间:2022-10-08 10:50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占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体。几千年来形成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广大农民群众贫困化的根源,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和生产力迟滞不前的基本原因。孙中山一手创建的“平均地权”学说,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反对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也是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理论基础。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于1930年颁布了《土地法》,该《土地法》是国民政府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基本法则。《土地法》从理论和内容等方面是否践行了孙中山“平均地权”的主张,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农民土地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拟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具体国情出发,对该《土地法》做较客观和全面的评价。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 序言部分:主要阐述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介绍史学界关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基本法则——《土地法》的研究状况,提出本文写作的目的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正文部分: ...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序言
一、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土地制度与农村经济
(一) 《土地法》颁布前的土地所有制形态
1、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的土地所有形态
2、资本主义所有制形态
(二) 田赋、地税与农村租佃制度
1、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田赋与地税
2、田赋与地税对维护传统土地制度的作用
3、农村的租佃制度
(三) 农村土地关系的恶化与农民的贫困化
1、农村土地关系的恶化
2、农民的贫困化问题
二、南京国民政府1930年《土地法》与1935年《土地法施行法》的颁布
(一) 国民政府制定和颁布《土地法》的原因
1、向国人展示国民政府在“践行”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
2、面对农村日益恶化的土地关系和农民的贫困化问题而做出的一种对策
(二) 《土地法》关于土地所有权的主要规定
1、确保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权
2、对私有土地面积的最高额实行限制
(三) 《土地法》关于土地使用权方面的政策
1、《土地法》执行机关的设立
2、土地的合理安排
3、可行的实施方案
4、需要银行的支持
(四) 田赋与地税
1、田赋与地税的征收办法
2、土地税与此前田赋与地税的比较
(五) 土地租佃问题
1、关于土地租佃政策的规定
2、限租和护佃的局限性
三、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法》实施的反响及其流产的原因
(一) 《土地法》颁布之初社会各界的反响
(二) 《土地法》流产的主要原因
1、《土地法》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2、《土地法》遭到土地所有者——地主阶级的抵制和反对
3、南京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的缺陷无法保证《土地法》的实施
4、新军阀与官僚、新地主对土地的掠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687580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序言
一、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土地制度与农村经济
(一) 《土地法》颁布前的土地所有制形态
1、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的土地所有形态
2、资本主义所有制形态
(二) 田赋、地税与农村租佃制度
1、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田赋与地税
2、田赋与地税对维护传统土地制度的作用
3、农村的租佃制度
(三) 农村土地关系的恶化与农民的贫困化
1、农村土地关系的恶化
2、农民的贫困化问题
二、南京国民政府1930年《土地法》与1935年《土地法施行法》的颁布
(一) 国民政府制定和颁布《土地法》的原因
1、向国人展示国民政府在“践行”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
2、面对农村日益恶化的土地关系和农民的贫困化问题而做出的一种对策
(二) 《土地法》关于土地所有权的主要规定
1、确保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权
2、对私有土地面积的最高额实行限制
(三) 《土地法》关于土地使用权方面的政策
1、《土地法》执行机关的设立
2、土地的合理安排
3、可行的实施方案
4、需要银行的支持
(四) 田赋与地税
1、田赋与地税的征收办法
2、土地税与此前田赋与地税的比较
(五) 土地租佃问题
1、关于土地租佃政策的规定
2、限租和护佃的局限性
三、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法》实施的反响及其流产的原因
(一) 《土地法》颁布之初社会各界的反响
(二) 《土地法》流产的主要原因
1、《土地法》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2、《土地法》遭到土地所有者——地主阶级的抵制和反对
3、南京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的缺陷无法保证《土地法》的实施
4、新军阀与官僚、新地主对土地的掠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687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687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