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谢觉哉的民主政权思想
发布时间:2017-07-16 22:09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谢觉哉的民主政权思想
【摘要】:作为著名“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同志是我党早期的党员,是一位德高望众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在我国的政权建设和法制建设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贡献。 本文对抗战时期谢觉哉的民主政权思想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本文前有“绪论”后有“结束语”,中间正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抗战时期谢觉哉民主政权思想形成的背景。这一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论述了两个方面: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政策的贯彻;谢觉哉对民主政权建设的探索。指出:这两个方面对谢觉哉抗战时期民主政权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第二部分:抗战时期谢觉哉民主政权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从代议制思想、民主选举思想、“三三制”政权建设思想、乡村基层的民主政治思想、党政关系思想五个方面作了探讨。谢觉哉的代议制思想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代表选举原则:民主与公平;参议会真正为决策机关;代表的工作制度:密切联系群众。其民主选举思想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实行普选的民主制度;关注基层民主选举;把竞选引入选举。其“三三制”政权建设思想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关于“三三制”的理论建设;积极实施“三三制”政权。其乡村基层的民主政治思想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广泛的乡村是民主政治的支柱;各级群众分别有自己的组织。其党政关系思想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具体工作中,党政组织要“分工”;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执行党的统一的方针政策。 第三部分:抗日战争时期谢觉哉民主政权思想的当代启示。这一部分是本文的落脚点。指出了抗日战争时期谢觉哉民主政权思想的当代启示: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加强我党自身队伍建设和管理是民主政权建设的前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政府和人民的联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实行党政职务分开。
【关键词】:抗战时期 谢觉哉 民主 政权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092;K26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4
- (一) 选题意义9-11
- (二) 研究现状11-14
- 一、抗战时期谢觉哉民主政权思想形成的背景14-21
- (一) 政治背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政策的贯彻14-16
- (二) 实践基础:谢觉哉对民主政权建设的探索16-21
- 二、抗战时期谢觉哉民主政权思想的主要内容21-43
- (一) 代议制思想21-29
- 1. 代表选举原则:民主与公平21-24
- 2. 参议会真正为决策机关24-26
- 3. 代表的工作制度:密切联系群众26-29
- (二) 民主选举思想29-32
- 1. 行普选的民主制度30-31
- 2. 关注基层民主选举31
- 3. 把竞选引入选举31-32
- (三) “三三制”政权建设思想32-35
- 1. 谢觉哉对“三三制”的理论建设33-34
- 2. 谢觉哉积极实施“三三制”政权34-35
- (四) 乡村基层的民主政治思想35-39
- 1. 广泛的乡村是民主政治的支柱36-38
- 2. 各级群众分别有自己的组织38-39
- (五) 党政关系思想39-43
- 1. 在具体工作中,党政组织要“分工”39-41
- 2. 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执行党的统一的方针政策41-43
- 三、抗战时期谢觉哉民主政权思想的当代启示43-50
- 1.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43-44
- 2. 加强我党自身队伍建设和管理是民主政权建设的前提44-45
- 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政府人员和人民的联系45-46
- 4.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实行党政职务分开46-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4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54-55
- 致谢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正付;;抗日战争时期谢觉哉的乡村民主政治思想[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贺永泰;;谢觉哉在延安时期对党政关系的思考[J];党的文献;2009年02期
3 周爱香;;论抗战时期谢觉哉在兰州的统战思想[J];福建党史月刊;2010年10期
4 邓茜;;十年来谢觉哉思想研究述评[J];福建党史月刊;2011年18期
5 肖莹;贾永健;;法律何以正当、怎有实效——论谢觉哉法律理论的三个主线特征[J];法制与社会;2011年08期
6 梁凤荣;谢觉哉对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制度建设的贡献[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蒿天山;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权建设简论[J];河南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8 易清;;谢觉哉人民调解思想探析[J];湖湘论坛;2009年01期
9 闻黎明;;抗日战争时期宪政运动若干问题的再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6年05期
10 侯欣一;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司法制度改革研究[J];法学研究;2004年05期
,本文编号:550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550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