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与潮》在渝期间(1938-1946)抗日政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8 16:15
本文关键词:《时与潮》在渝期间(1938-1946)抗日政论研究
【摘要】:《时与潮》是一本涉及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政治性综合类半月刊,政论是其内容的一大特色,而抗日政论则是其政论内容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日本妄图征服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终招致美英苏等同盟国均对日宣战,成为众矢之的。变动的国际形势促进了国际信息的不断更新,为《时与潮》的抗日政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时与潮》抗日政论分为三个部分:本社评论、外媒政论编译稿和日本人撰写的政论。其中,日本人所写的政论虽未直接声援中国抗战,但其内容多从本我认知的角度揭露了战时日本经济和军事的脆弱性,经《时与潮》编译刊登之后对于增强国民抗战的信心,坚定中国必胜的信念大有裨益,对中国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间接的促进作用,因而也将其归为抗日政论的范畴加以研究。外媒政论则以编译自美英苏等国媒体的政论文章为主,从“他者”视角厘清同盟国诸国对日本暴行和对中国抗战的态度,,表达了对日本的不满、孤立和对中国的同情和支持,给中国军民以心理上的积极暗示。 本文在对上述《时与潮》议题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时与潮》在渝期间的抗日政论的立场和特色,及特色形成的原因;通过对抗日政论特色成因的分析进一步从议程设置和框架建构角度展开对抗日政论的传播学反思,以期阐明《时与潮》抗日政论在战时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的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时与潮》 抗日政论 特色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6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2
- 1.1 选题意义8-9
- 1.2 文献综述9-11
- 1.3 研究方法11-12
- 2《时与潮》概况——“开眼看世界”12-18
- 2.1 《时与潮》内迁重庆的历史背景12-13
- 2.1.1 时代背景12
- 2.1.2 抗战时期重庆的舆论环境12-13
- 2.2 《时与潮》内容概述13-16
- 2.2.1 创办宗旨13-14
- 2.2.2 《时与潮》的主要栏目14-16
- 2.3 中国的政论传统16-18
- 3 《时与潮》抗日政论的主要议题分析18-31
- 3.1 知己知彼:对日本国情的认知18-23
- 3.1.1 日本脆弱的经济基础19-20
- 3.1.2 日本军阀的困境20-21
- 3.1.3 日本国内民众生活困顿21-23
- 3.2 放眼世界:英美苏对日本的态度23-27
- 3.2.1 美英对日关系23-26
- 3.2.2 苏联对日关系26-27
- 3.3 介绍进攻日本策略27-31
- 3.3.1 进攻日本的时间表27-28
- 3.3.2 如何进攻日本28-31
- 4 《时与潮》在渝期间抗日政论的特色分析31-45
- 4.1 国家利益至上的主体立场31-34
- 4.1.1 内求国民团结抗敌的国家意识31-33
- 4.1.2 外求同情与援助的国际意识33-34
- 4.2 “他者”视角下的客观态度34-42
- 4.2.1 日本人说日本事35-41
- 4.2.2 “他者”眼中的“中国战场”41-42
- 4.3 行文特色分析42-45
- 4.3.1 追求时效,增强政论的新闻性42-43
- 4.3.2 文风质朴直抒胸臆43
- 4.3.3 情感真挚文字富有感染力43-45
- 5 《时与潮》抗日政论的特色成因及局限性45-51
- 5.1 特色成因45-49
- 5.1.1 社长齐世英的抗日救国思想45-48
- 5.1.2 《时与潮》高素质的编译人员48-49
- 5.2 齐世英政治背景的局限性49-51
- 6 《时与潮》抗日政论的传播学思考51-57
- 6.1 《时与潮》议程设置分析51-52
- 6.2 《时与潮》对“弱日”的形象建构52-55
- 6.3 《时与潮》抗日政论的战时宣传策略55-57
- 结语57-58
- 附录 1:《时与潮》在渝期间抗日政论统计表58-72
- 附录 2:《时与潮》抗日政论稿源统计表72-76
- 参考文献76-79
- 致谢79-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新力;抗战时期重庆的新闻出版事业[J];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薛新力;抗战时期重庆的中外文化交流[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刘娜;;抗战时期的《大公报》评论[J];采写编;2010年04期
4 刘咏华;论太平洋战争前10年的日美关系[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6期
5 敦枫;赵婷;;抗战时期重庆国民政府对外国记者的管理刍议[J];东南传播;2010年10期
6 苏燕平;二战时期的苏日关系及其对华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7 郑德平;论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与作用[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8 刘江永;抗战时期的日美关系及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J];日本学刊;2002年05期
9 陈德正;民国时期傅斯年的国际时评[J];学海;2003年02期
10 张巧玲;朱文丰;;《观察》的国际时评研究[J];新闻爱好者;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584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584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