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开沅先生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碎片化”问题的理论贡献

发布时间:2017-08-15 11:37

  本文关键词:章开沅先生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碎片化”问题的理论贡献


  更多相关文章: 章开沅 中国近代史研究 碎片化 法国年鉴学派


【摘要】:史学研究的"碎片化问题",最早是由法国史学界对年鉴学派进行批评时提出来的。在上世纪90年代,"碎片化问题"在我国产生了回响;近年来,关于史学研究"碎片化"问题的讨论,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热点。当代著名史学家章开沅先生对此没有置身事外,积极参与讨论,作出了积极地理论贡献。第一,在对历史研究的深切理解基础上,旗帜鲜明,坚持历史研究的"实事求是"原则;第二,以一种对于史学研究的职业热爱,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批判错误,在是非判断上有一种正直的老知识分子的担当,指出史学研究的正确方向;第三,以辩证法的精妙艺术将对立的两个极端调和在史学研究的有机体内,避免极端,力戒偏执,具有史学方法论意义;第四,将史学界关于"碎片化"问题的讨论,站在史学理论的高度予以理论观照,提出运用历史过程论、历史整体论检讨史学研究"碎片化"问题,使研究偏差在理论层面上得到解决。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关键词】章开沅 中国近代史研究 碎片化 法国年鉴学派
【分类号】:K25
【正文快照】: 近年来,史学界特别是在近代史学界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热点问题,就是关于史学研究“碎片化”问题的讨论。章开沅先生作为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之一的著名史学家并没有置身事外,不仅热心关注,而且积极撰文参与讨论。他的文章与他在史学研究的重要地位一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冯尔康;;深化与拓宽[J];历史研究;1993年02期

2 郑师渠;;近代史研究中所谓“碎片化”问题之我见[J];近代史研究;2012年04期

3 罗志田;;非碎无以立通:简论以碎片为基础的史学[J];近代史研究;2012年04期

4 行龙;;克服“碎片化” 回归总体史[J];近代史研究;2012年04期

5 王笛;;不必担忧“碎片化”[J];近代史研究;2012年04期

6 章清;;“碎片化的历史学”:理解与反省[J];近代史研究;2012年05期

7 章开沅;;重视细节,拒绝“碎片化”[J];近代史研究;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池子华;郭进萍;;反思社会史的双重面向——以社会史碎片化问题为中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陈兆肆;;互视求通:观念及方法——读《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J];西部法学评论;2013年05期

3 王雪;;后现代思潮下历史研究“碎片化”倾向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4 王炳林;孙钦梅;;论中共党史研究的整体性原则[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5年03期

5 朱英;;海峡两岸的辛亥革命史研究与学术交流[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6 杨天宏;;政治史在民国史研究中的位置[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7 朱英;朱庆;;文化转向下的中国社会史研究——以王笛研究成果为例的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8 陈剑敏;;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历程回顾与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9 赵静;;浅析历史学的“碎片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年02期

10 卢秀峰;李辉;;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青年大学生碎片化思维及其整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阳;农家经济、乡村社会与江苏棉花品种改良(1915-1937)[D];复旦大学;2013年

3 张建东;一个被忽略的教育群体[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娄银梅;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艳飞;德川幕府末期日本对海外消息的搜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冯舒;戈公振新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邓宇阳;解构《竹林中》的神话[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春声;;走向历史现场[J];读书;2006年09期

2 王笛;;新文化史、微观史和大众文化史——西方有关成果及其对中国史研究的影响[J];近代史研究;2009年01期

3 徐秀丽;;从引证看中国近代史研究(1998—2007)[J];近代史研究;2009年05期

4 桑兵;;中国近现代史的贯通与滞碍[J];近代史研究;2010年02期

5 杨天宏;;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J];近代史研究;2010年02期

6 罗志田;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兼及史料、理论与表述[J];历史研究;2002年01期

7 赵世瑜;再论社会史的概念问题[J];历史研究;1999年02期

8 行龙;;中国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罗志田;新旧之间:近代中国的多个世界及“失语”群体[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10 罗志田;;相异相关的往昔:史学的个性与通性[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军;;略论现代化问题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所占的地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2 龚云;;20世纪80~90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现代化视角”的兴起[J];武陵学刊;2010年02期

3 关威;;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李侃;李占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历史教学;1992年04期

5 余子明;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J];理论导刊;1994年11期

6 胡成;8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创新问题[J];文史哲;1998年03期

7 雷颐;50年来的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译介[J];近代史研究;1999年05期

8 张海鹏;1998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概况[J];近代史研究;2000年01期

9 郭世佑;21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展望(笔谈)——求是求真,贵在当真[J];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10 冯钢;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J];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步平;;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代序)[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杨天宏;;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3 张海鹏;;6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有关理论与方法问题的讨论[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4 步平;;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代序)[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5 杨天宏;;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6 丁日初;;在祝贺中的感怀——为庆贺日本《近邻》杂志刊行30期而作[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7 罗志田;;“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史学的片断反思[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8 曹树基;;1950年代调查中所见中国近代社会——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方法的新思考[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9 编者;;编后记[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10 ;提交会议论文目录[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静;关注中国近代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龚云;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争论[N];团结报;2013年

3 王莉 李志毓;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N];光明日报;2002年

4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评价和方法论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历史研究》主编 徐思彦;中国近代史研究:“热点”的缺位[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步平;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9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史党建研究室研究员 龚云;如何看待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两种范式[N];团结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张清俐;科学辨析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史党建研究室研究员 龚云;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的建立(1931—1949)[N];团结报;2014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黄敏兰;近代史研究需要理论上有突破[N];北京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龚云;20世纪30-60年代初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政治取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涂建萍;反思与超越—胡绳晚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想;刘广京的中国近代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徐波;近年来国内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趋向[D];山东大学;2007年

4 米姝利;从传承到转变:费正清与孔飞力的中国近代史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77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677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9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