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学人的学术生态——以“新月派学人群”与上海国立暨南大学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7-09-06 12:08
本文关键词:民国学人的学术生态——以“新月派学人群”与上海国立暨南大学为视角
【摘要】:1926年下半年始,中国文化格局出现了新文化运动阵营向上海集结的现象。加上原有学人及具有欧美留学背景的知识分子到来,上海一时名士云集。部分学人一边参与"新月书店"、《新月》的筹办运行,依托其出版著作、发表文章,一边在上海国立暨南大学从事教学学术活动。暨南大学一度成为"新月派"全盛时期的大本营。新月派学人围绕暨南大学的活动只是这个时期上海学术繁荣背景下的一个缩影。由于生计原因,在暨南大学从教的同时,部分新月学人还在上海其他高校兼职。但新月派学人们始终坚持围绕同人书店"新月书店"和同人刊物《新月》开展活动。对他们来说,主要以书店期刊为载体的媒介始终是维系学术旨趣的共鸣点,也是赖以展示学人身份象征的最好平台。这是民国学人的一种学术生态。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新月派 国立暨南大学 学术从教活动
【基金】:暨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宁静致远工程“暨南领航计划”项目资助,批准号:15JNLH002
【分类号】:K26
【正文快照】: 关于民国时期的政治文化格局,现有研究表明有这么一个现象:即从1926年下半年始,由于始于广州的国民革命迅速北进和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南移,分别在政治文化领域不约而同的发生了对移运动,最终促使北京各大学教授、文化名流离散并向上海集结[1]。同时期,一批具有欧美留学背景的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永春;;抗战时期暨南大学的“内迁”问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纪宗安;何万宁;;民国时期华侨高等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以暨南大学为例[J];民国档案;2006年01期
3 ;[J];;年期
,本文编号:803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803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