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明清徽州谱牒编纂的宗旨、原则和方法

发布时间:2017-10-09 16:17

  本文关键词:明清徽州谱牒编纂的宗旨、原则和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明清 徽州谱牒 修谱目的 修谱原则 修谱规定


【摘要】:继修志热之后,全国各地又兴起了修谱热潮,其程度和规模不亚于修志。但是,当代的人们对新修谱牒的目的、原则、内容、结构和规定等认识并不统一,不利于新修谱牒的推广和发展。虽然,谱牒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产物,有很多糟粕的东西,如男尊女卑的内容随处可见,但是其中有许多内容对于我们今天来说还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如家训中的孝本思想和职业道德思想等等。因此,如何很好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今天的族谱编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谱牒重要的“产地”,明清时期的徽州谱牒,不仅数量多,而且特点鲜明,因此,研究它对于今天的新修谱牒无疑有着更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分为前言、正文和结语总共五个部分。前言部分概述了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的概况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一是研究目的与意义主要是阐明了本文写作的缘由,主要是为了当前的修谱提供一些古人修谱的理论和原则,使修谱能更好地为国家、社会服务,不至于鱼龙混杂,失去修谱的意义;二是国内外研究的概况主要是分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了学者对此领域内的研究成果:有关谱牒的体例、凡例、内容等方面的研究。有关徽州史家、学者的谱牒理论和思想研究。有关谱牒编纂的其他方面的研究。海外学者研究情况;三是研究思路和方法。主要是历史的方法和逻辑方法相结合、实证的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法。第一部分,论述了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编纂谱牒的目的,指出了徽州宗族编纂谱牒具有很强地目的性。本文把明清时期徽州谱牒编纂的主要目的分为五个部分:一是仁民爱物。二是保证宗族血缘的纯洁。三是维系家政,巩固国家。四是彰育后代。五是其他一些目的。第二部分,论述了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编纂谱牒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明清时期徽州谱牒在编纂上主要是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实事求是、传信阙疑的原则。二是去繁从简、详略得当的原则。三是书善、不书恶的原则。第三部分,主要是论述了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在编纂谱牒时应具体注意到的几个常见而重要的问题。主要是论述了明清时期徽州谱谱入谱者和继嗣的规定。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明清时期徽州谱牒做一下简要的评价,以及对当今修谱的启示。
【关键词】:明清 徽州谱牒 修谱目的 修谱原则 修谱规定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9
【目录】:
  • 内容摘要3-4
  • Abstract4-7
  • 前言7-12
  • 一、研究目的及其意义7
  • 二、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7-11
  • 三、研究思路11-12
  • 第一章 明清时期徽州谱牒编纂的宗旨12-21
  • 一、仁民爱物12-14
  • 二、保证宗族血缘的纯洁14-16
  • 三、维系家政,巩固国家16-17
  • 四、彰育后代17-19
  • 五、其他的目的19-21
  • 第二章 明清徽州谱牒编纂的基本原则21-27
  • 一、实事求是、传信阙疑的原则21-22
  • 二、去繁就简、详略得当的原则22-25
  • 三、书善、不书恶的原则25-27
  • 第三章 明清徽州谱牒编纂的具体规定27-38
  • 一、明清时期徽州谱牒对入谱者的规定27-33
  • (一) 男性上谱的资格条件27-29
  • (二) 女性上谱的资格条件29-33
  • 二、明清时期徽州谱牒对继嗣的规定33-38
  • (一)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对入嗣的规定33-35
  • (二)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对出继的规定35-38
  • 余论38-41
  • 第一 为解决当前的社会现实问题提供借鉴38-39
  • 第二 为当代人们编纂谱牒提供帮助39-41
  • 参考文献41-45
  • 致谢45-46
  •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中生;;异姓承继及其上谱的争论与收族理念的转变[J];徽学;2010年00期

2 卢会才;;建大中华族谱 让千万姓归宗——访大中华族谱的创始人韦连文[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4期

3 栾成显;;《新安大阜吕氏宗谱》研究[J];徽学;2010年00期

4 宋兵;;海盐《张氏族谱》考述[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1年02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庆发;;谈谱牒的编纂[A];闽台谱牒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陈炎正;;族谱对接工作所蕴含的时代意义——以南陈山侯亭修谱为例[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3 夏敏;;谱牒中的民间宗族文化实践——以《金乡夏氏族谱》为例[A];闽台谱牒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梁洪生;;从“四林外”到大房:鄱阳湖区张氏谱系的建构及其“渔民化”结局——兼论民国地方史料的“有效性”及“短时段”分析问题[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5 薛仲良;;略论徐霞客的宗谱——民国丙戍重修《梧塍徐氏宗谱》[A];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林瑶棋;;台湾族谱走向e化家族史型态[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7 郭剑;;初探畲民之族谱[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孔庆福;;孔子世家谱探索[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郭志超;;新修谱牒的时代精神——《锦绣庄氏山腰宗谱》评述[A];闽台谱牒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连心豪;;宋儒与谱牒之学[A];闽台谱牒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翔宇;客家修谱纪事[N];北海日报;2010年

2 余哲;杭州人热衷修谱“不差钱”[N];西部时报;2011年

3 黄继澍;修谱创新思考[N];潮州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 吴金森 记者 何金;石狮“寻根网” 将在中秋节开通[N];福建日报;2011年

5 孙立波;民间修谱热生出别样滋味 不能变修谱为“摆谱”[N];西部时报;2006年

6 吴小淮;修谱,留住了一项“世界非遗”[N];温州日报;2010年

7 ;说说家谱那点儿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蔚华;“家谱热”在绵阳悄然涌动[N];绵阳日报;2008年

9 杨浩存;探寻中华之根[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和声;山东即墨兴起修撰家谱热[N];西部时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良;明清徽州谱牒编纂的宗旨、原则和方法[D];安徽大学;2011年

2 彭秋婵;宿松彭氏修谱民俗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叶国爱;族谱的教育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周钰;当代宗族修谱现象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徐俊嵩;从《中国家谱总目》看明清时期安徽地区的家谱[D];安徽大学;2012年

6 余冬林;当前湖北农村宗族活动的比较研究[D];湖北大学;2003年

7 李文放;广西贺州客家人祖先崇拜[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高昌洙;闽西客家宗族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晁清;巴里坤兰州湾子村倪氏家族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10 马文涛;河北回族家谱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01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001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d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