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传扬歌》民俗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08:23

  本文关键词:《传扬歌》民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传扬歌 民俗文化 规约 和谐社会 传承


【摘要】:《传扬歌》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歌形式融入壮族人民生产、生活、节日、婚嫁等的民俗文化现象,通过咏唱的参与方式传承其地域的民间风俗,弘扬歌语言下的人文内涵,刻画出壮族人民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生产生活态度,为人处世的准则,传达和反映壮族人民的思想情感和习俗,可以说,《传扬歌》是唱响时代的音符。目前,随着我国和谐社会构建战略目标的确立,对壮族历史上已有并传承至今的《传扬歌》民俗文化进行一次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挖掘,分析其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艺术魅力、思想内涵、社会功能和传承问题,撷取、展示和宣扬美好向善的民俗文化内涵,探寻《传扬歌》对壮族历史上促进人民和睦共处的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有利于当下社会和谐风气的形成。因此,本文通过民俗学、哲学、民族语言学、教育学、社会学和民间文艺学多重学科的理论,采用文献和已有的研究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民俗文化《传扬歌》进行一次深入研究。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民俗事项《传扬歌》,从地域民俗学角度出发研究《传扬歌》形成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历史环境背景,探讨传扬歌民俗文化产生的原因。第二部分从哲学(道德哲学)的角度解读《传扬歌》民俗文化核心价值内涵,通过文本分析个人修养方面中的个人品德塑造与家庭生活中各成员之间关系的维系,共同促进和睦共处组建美满家庭,探讨其民俗文化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通过对壮族歌谣艺术的系统整理,分析《传扬歌》的民族艺术形式和艺术特色,探讨思想内容上的民族艺术风格、韵律特点、结构特点和独特的修辞手法第三部分介绍壮族传统社会管理制度——都老制,和壮族其他宣扬伦理道德文化——麽经,研究《传扬歌》与壮族社会民间自治制度和规约型民俗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介绍《传扬歌》民俗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参与的地域性的民间风俗事项和活动范围,分析在社会活动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探讨《传扬歌》民俗文化对人的教育功能。第四部分从社会学和民俗学的角度分析《传扬歌》在社会个体的塑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清对社会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影响,明确了大力提倡《传扬歌》文化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探查《传扬歌》民俗文化家庭传承、歌师歌手传承和社会传承这三种传承途径,分析其在社会全面发展的今天面临的时代危机,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列举出文本的收集、扶持传承人、多方联合保护三部分。
【关键词】:传扬歌 民俗文化 规约 和谐社会 传承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92.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3
  • 一、选题的缘起9
  •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9-11
  • 三、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1-13
  • 第一章 《传扬歌》流传地区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13-18
  • 第一节 《传扬歌》流传地区的社会历史概述13-16
  • 一、传扬歌简介13-14
  • 二、社会历史探查14-16
  • 第二节 《传扬歌》产生的民俗文化背景16-18
  • 一、歌圩与《传扬歌》16-17
  • 二、歌圩的社会功能17-18
  • 第二章 《传扬歌》思想内涵与艺术分析18-36
  • 第一节 《传扬歌》思想内涵述要18-29
  • 个人修养观18-21
  • 一、勤劳持家18-19
  • 二、诚实正直做人19
  • 三、交友睦邻以互助19-20
  • 四、身具骨气以自强20-21
  • 家庭伦理21-23
  • 一、夫妻之间和睦21-22
  • 二、兄弟妯娌之间和气22-23
  • 孝道观23-29
  • 一、《传扬歌》孝文化的基本含义24-25
  • 二、尊宗敬祖——孝文化的具体表现25-26
  • 三、善事父母——孝文化的现实教育26-28
  • 四、关照鳏寡——孝文化的延伸28-29
  • 第二节 《传扬歌》艺术特色分析29-36
  • 一、壮族歌谣种类29-30
  • 二、歌谣歌式分析30-31
  • 三、传扬歌艺术特色分析31-36
  • 第三章 《传扬歌》的民俗文化功能36-45
  • 第一节 壮族社会伦理道德传统习俗36-39
  • 一、壮族传统社会管理36-37
  • 二、壮族麽经中的伦理道德篇章37-39
  • 第二节 《传扬歌》与壮族民俗规约39-42
  • 一、民俗学的社会功能理论39-41
  • 二、《传扬歌》与壮族规约型民俗41-42
  • 第三节 《传扬歌》的伦理道德教育功能42-45
  • 一、知识传授、文化传播43
  • 二、伦理道德塑造功能43-44
  • 三、增强社会凝聚力功能44-45
  • 第四章 《传扬歌》社会和谐价值与传承保护45-58
  • 第一节 《传扬歌》与壮族和谐社会构建45-49
  • 一、有利于社会政治和谐构建45-46
  • 二、有利于经济发展,,提供秩序保障46-47
  • 三、提升个人道德素质的精神力量47-48
  • 四、促进和谐人际关系,提供道德资源48-49
  • 第二节《传扬歌》的传承途径与当代危机49-54
  • 一、家庭教育传承49-50
  • 二、歌师、歌手传承50-51
  • 三、社会活动传承51-52
  • 四、传扬歌的时代危机52-54
  • 第三节 《传扬歌》文化的保护建议54-58
  • 一、文本收集54-55
  • 二、传承人的扶持55-56
  • 三、联合保护56-58
  • 结语58
  • 参考文献58-60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60-61
  • 致谢61-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凤娇;;壮族传扬歌的艺术特色[J];贺州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2 黄东桂;张锐;陈玉冲;;壮族《传扬歌》对当前伦理文化建设的启示[J];传承;2008年24期

3 韦建益;李广义;;《传扬歌》婚姻家庭伦理道德探要[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4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单益强;《传扬歌》民俗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2 张茜;壮族传扬歌的教育精神与和谐文化的构建[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82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082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d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