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近代浏阳城市文化初探

发布时间:2017-10-30 23:08

  本文关键词:近代浏阳城市文化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近代 浏阳 城市文化


【摘要】: 浏阳,因县治在浏水北岸而得名,一曲《浏阳河》使其名声益扬。大围、连云、九岭三山绵延起伏,成为天然屏障;浏阳、捞刀、南川三河穿越境内,分途汇入湘江。地处湘赣边界,境临长沙铜鼓,地理位置重要,文化积淀深厚,是著名的“红色圣地”“花炮之乡”。因篇幅所限,本文仅对近代(1840~1949)浏阳城市文化作初步的探析。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以纵线为主,概述浏阳城市发展的概况。浏阳置县已有1798年的历史,经过在古代的缓慢发展,至清朝康乾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民国初期,浏阳空前繁荣,逐步开始向近代城市转型。抗日战争爆发至建国前一段时间,发展陷入停滞。 第二部分从横向切入,着重论述近代浏阳城市文化的内涵:山水相依的地理生态文化,一枝独秀的花炮商业文化,民间组织众多的制度社会文化,卓励敢死的精神意识文化,规划建筑别具匠心,文艺习俗丰富多彩。 本文观点建立在翔实的史料及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图片和图表的应用使文章更具直观性和形象性。
【关键词】:近代 浏阳 城市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引言6-10
  • 第一章 浏阳城市的发展概况10-31
  • 1.1 浏阳城市在古代的兴起和发展10-12
  • 1.2 浏阳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转型12-21
  • 1.3 浏阳城市在近代的发展21-31
  • 第二章 近代浏阳城市文化的内涵和特点31-81
  • 2.1 巍巍大围山 九曲浏阳河—浏阳城市的地理生态文化31-35
  • 2.2 花炮之乡—浏阳的商业经济文化35-47
  • 2.3 会党天下—浏阳的制度社会文化47-52
  • 2.4 典型山城—浏阳的规划建筑文化52-60
  • 2.5 卓励敢死—浏阳的精神意识文化60-73
  • 2.6 浏阳的文艺习俗73-81
  • 结语81-83
  • 参考文献83-86
  • 附录86-87
  • 后记87-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松竹;几十里水路到湘江——古韵新律浏阳河[J];城市开发;2004年06期

2 任致远;浏阳印象[J];城乡建设;2000年04期

3 陈先枢;专家讲座第22讲——浏阳花炮史略[J];湖南包装;2000年04期

4 刘歌宁 ,罗江帆;浏阳古乐 声声震山岳[J];档案时空;2004年03期

5 李舒瑾;;谭嗣同经济思想简论[J];经济研究;1983年12期

6 吴良镛;积极推进城市设计 提高城市环境品质[J];建筑学报;1998年03期

7 丁平一;浏阳算学社产生的历史背景简论[J];娄底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8 郑焱;谭嗣同研究述评[J];求索;1995年04期

9 易武兴;提升城市品位 挑战国际竞争──以湖南省浏阳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0年04期

10 王晓利;浏阳文心[J];寻根;2003年05期



本文编号:1119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119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f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