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铁路交通与近代牡丹江区域的城市化研究(19世纪末—1931年)

发布时间:2017-11-03 07:18

  本文关键词:铁路交通与近代牡丹江区域的城市化研究(19世纪末—1931年)


  更多相关文章: 铁路 近代 牡丹江 城市化


【摘要】:牡丹江区域的城市化研究是边疆城市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北亚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其城市兴起和发展的关键时期。1898年,随着以中东铁路为标志的交通近代化的发展,牡丹江区域在封建经济未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强行开启了其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进程,开始步入由传统城镇向近代城镇转型的轨道。在铁路的强力冲击下,人口大量聚集,各种物产得以开发,区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与外界的经济、文化、贸易联系加强。铁路沿线站点因成了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而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个具有一定范围辐射力的中心,传统城镇也注入了近代的活力。昔日分散的自然村落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区系统因铁路功能而发展成为一个带有诸多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因素的新的市场体系,使牡丹江区域山封闭的地理环境中走向开放。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区域城市体系粗具雏形。为此,本文试以铁路交通为线索探讨近代牡丹江地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运行轨迹,分析出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揭示其晚近以来开发晚而又迅速崛起的原因,并客观评价外力条件下该区域向近代城市嬗变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为当今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铁路 近代 牡丹江 城市化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5
  • 目录5-7
  • 引言7-9
  • 一、铁路开通前区域城市历史沿革9-15
  • 二、铁路交通与区域城市化启动15-49
  • (一) 近代铁路交通网的初建15-18
  • 1、中东铁路16-17
  • 2、穆棱铁路17-18
  • (二) 铁路带动下区域人口的大幅度增长成为城市兴起的先决条件18-26
  • (三) 铁路带动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牡丹江地区城市兴起的物质基础26-49
  • 1、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农林矿等各业的发展,为城市兴起提供充足而多样的初级产品26-32
  • 2、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以农林矿为原料的近代工业的初兴,,为区域城市的初步工业化奠定基础32-37
  • 3、农林矿等产品的大量外运和销售,打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提高了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使牡丹江地区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商品输出基地,推动了区域商品经济的发展37-38
  • 4、铁路运输加速了农副产品的流通和贸易,区域商品市场得以建立38-49
  • 三、区域城市的兴起49-64
  • (一) 铁路沿线城市的兴起49-57
  • (二) 腹地城市的进一步发展57-64
  • 四、区域城市化初始阶段的特点64-69
  • (一) 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同步64-65
  • (二) 城市数量增多,但规模不大65-66
  • (三) 城市文化的多元性66-67
  • (四) 殖民地色彩浓厚67-69
  • 结论69-72
  • 参考文献72-77
  • 后记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小孩;;越剧与越剧城市化[J];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S1期

2 胡洪庆;;城市化背景下的越剧发展方向浅论[J];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S1期

3 朱明;;奥斯曼时期的巴黎城市改造和城市化[J];世界历史;2011年03期

4 刘蔚馨;;城市:弥漫的欲望——浅析《嘉莉妹妹》中人物的欲望和命运与城市环境的关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5 刘艳军;;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形态的演化规律[J];人文地理;2011年03期

6 赵斌;;赵本夫《即将消失的村庄》中城市魅惑下的“乡土坍塌”[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朱广宇;;艺术设计在现代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艺术百家;2010年S2期

8 崔玉良;李志行;;农村人文教育如何保持乡土性与城市化的平衡[J];中国报业;2011年10期

9 杜恂诚;;晚清上海道契申领总趋势[J];财经研究;2011年08期

10 周文;田冰;;金与草的城乡辩证法——《年日如草》符号矩阵解读[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华;;城市化对水文特性的影响[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许晓芳;;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农村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3 朱剑云;;走出误区[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贤彬;李向东;;具有人口容量限制的城市化模型[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5 黄小虎;;避免土地利用失控应纠正城市偏向[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星明;赵良艺;;湖北农村城市化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7 冯娟;;试论城市化本质与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魏达志;;城市化发展趋势与统一战线功能强化[A];广东省第四届高校统战理论研讨会论文[C];2004年

9 倪玉娟;李雪铭;;近十年来我国优秀宜居城市城市化与城市人居环境协调发展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桑涛;;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新视角——流动人口犯罪的社会与文化因素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5月牡丹江各县(市)区“跨越争先”进程监测[N];牡丹江日报;2011年

2 毛瀚民;深圳城市化加速[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朱桂峰;让农民享受城市化服务[N];中国邮政报;2005年

4 ;天宁浦前村率先接轨城市化[N];常州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毛瀚民;深圳城市化加速 近千平方公里土地将转国有[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郭晓涛 通讯员 郭志华;城市化 我省正全力推进[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7 孙立平;谁有可能城市化?[N];经济观察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陈建辉;规划好三种农民的城市化[N];经济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陈建辉;规划好三种农民的城市化[N];经济日报;2005年

10 首席记者 高扬;面对商机,牡丹江你准备好了吗?[N];牡丹江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铭;城市人工地貌研究——以大连市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李宏;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产权交易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马桂萍;农民工市民化制度演进与创新[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汪冬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6 唐晓东;投资视角下城市公用企业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程远;中国农村环境保护与垃圾处置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毕琳;我国城市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9 吴晓;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形态研究[D];东南大学;2002年

10 肖桂义;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现状、问题和对策[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春英;铁路交通与近代牡丹江区域的城市化研究(19世纪末—1931年)[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瑾;城市化与中心城市的财政功能[D];天津财经学院;2005年

3 曹娟;成都卫星城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李立;大连老港区城市化改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罗猛;中国内生型城市化范式分析——龙港个案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张小国;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许一波;转型与嬗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光霞;武汉市郊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郭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化的道路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王俊霞;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35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135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8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