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祥与中国大陆的台湾原住民研究
本文关键词: 林惠祥 台湾原住民 高山族 族源 出处:《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明代以来,中央政府就相当关注台湾地方事务,"台湾"一词在正史典籍中的浮现也始于明代。人类学和民族学在近代传入中国后,林惠祥先生于1929年亲赴台湾进行考察,其《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由此也成为中国学者研究台湾原住民的"开辟荆榛之作"。台湾原住民的族源和历史是林惠祥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林先生在这方面的贡献至今依旧值得后世学人学习和思考。
[Abstract]:Since the Ming Dynast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pai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o the local affairs of Taiwan,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word "Taiwan" in the official history and classics began in the Ming Dynasty. After 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 were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modern times, Mr. Lin Huixiang visited Taiwan on 1929. "the primitive culture of the Taiwanese people" has thus become the "work of opening up the Hazel of Jingzhen" for Chinese scholars to study the indigenous people of Taiwan. The origin and history of the aborigines of Taiwan are the core and key points of Lin Hui-hsiang 's research. Mr. Lin's contribution in this respect is still worth studying and thinking for later generation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理论研究室;
【分类号】:K29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亦园;林惠祥的人类学贡献──纪念乡前辈林教授逝世四十周年[J];东南学术;1998年05期
2 郭志超,吴春明;台湾原住民“南来论”辨析——兼论“南岛语族”起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德铭;;哀牢族属百年争议的再认识[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陈国强;论郑成功的历史贡献[J];福建学刊;1993年01期
3 戴向明;中国考古学观念的回顾与反思[J];东南文化;2001年01期
4 黄建秋;对中国考古类型学研究方法的反思[J];东南文化;2001年09期
5 卜工;;中国考古学的觉醒与理论革命——关于考古学走向成熟的若干思考[J];东南文化;2009年05期
6 陈淳;中国文明与国家探源的思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陈淳,龚辛;二里头、夏与中国早期国家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薛菁;汪征鲁;;关于闽越文化若干问题的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覃晓航;;“仆鉴”“独力”语源考[J];古汉语研究;2009年04期
10 黄海烈;蒋刚;;考古学与中国上古史重建[J];古代文明;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新中;远古西亚与旧大陆整体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2 同利军;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军事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李德元;明清中国国内的海洋移民[D];厦门大学;2004年
5 罗春寒;清代台湾平埔族文化变迁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杨思信;近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7 李德山;六至九世纪东北边疆民族与中央王朝关系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董恩强;新考据学派:学术与思想(1919—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晓帆;中国西南边境及相关地区南传上座部佛塔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大鸣;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文化与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关系[J];东南文化;1988年01期
2 韩起;;台湾省原始社会考古概述[J];考古;1979年03期
3 张光直;;新石器时代的台湾海峡[J];考古;1989年06期
4 林惠祥;;中国东南区新石器文化特征之一:有段石锛[J];考古学报;1958年03期
5 吴春明;;闽江流域先秦两汉文化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95年02期
6 李家添 ,吴春明;台湾西海岸史前文化编年初论[J];南方文物;1992年03期
7 邢公畹;;关于汉语南岛语的发生学关系问题——L·沙加尔《汉语南岛语同源论》述评补证[J];民族语文;1991年03期
8 邓晓华;南方汉语中的古南岛语成分[J];民族语文;1994年03期
9 吴新智;中国晚旧石器时代人类与其南邻(尼阿人及塔邦人)的关系[J];人类学学报;1987年03期
10 林惠祥;福建武平县新石器时代遗址[J];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人俨;;林广财 山林原住民的古调[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4期
2 陈杰;;台湾原住民概论连载(七) 附录:台湾原住民大事记[J];台声;2010年02期
3 论剑;;惊世奇葩——台湾原住民歌舞[J];黄金时代;2008年10期
4 李娜;吉娃斯·阿丽(高金素梅);;百年排湾:一个头目吟唱的生命史[J];天涯;2011年04期
5 谢萍;;浅谈台湾高山族民歌语言艺术特点[J];音乐创作;2011年04期
6 孙玉芳;邬红芳;黄俊敏;;高山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J];辽宁丝绸;2011年01期
7 ;弘扬两岸中华文化 促进琼台交流合作——海南省少数民族文化参访团访问台湾情况的报告[J];海南人大;2011年07期
8 邢植朝;;对高山族、黎族民间口头文学及人文价值的认识[J];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9 刘素玉;;陈正雄 收藏与创造相得益彰成就终身[J];艺术与投资;2011年09期
10 刘彼德;;17世纪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台湾社会结构和特征[J];台湾研究集刊;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连慧珠;;从邂逅到“山”盟“海”誓:台湾原住民文化传播变迁的探讨[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2 李诠林;;台湾原住民作家的现代诗写作智慧[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丁晔;;悲壮的雾社起义 不朽的英雄诗篇——记高山族人民最大的一次抗日斗争[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索文清;马晓华;;台湾少数民族服饰概说[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毛育刚;;清初仁和郁永河所见台湾及其原住民生活与习俗[A];徐霞客在浙江·续三——徐霞客与丽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鹿忆鹿;;小黑人神话——从台湾原住民谈起[A];民间叙事的多样性——民间文化青年论坛[C];2004年
7 黄跃雯;;生态旅游的理念与实践:台湾原住民部落的观点[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雷学华;;雾社起义著名领导人——摩那·罗达奥[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9 程美宝;;我是谁?——台湾苗栗县泰雅人的命名与墓葬[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祖基;;《禹贡》岛夷“卉服”、“织贝”新解[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博东 党朝胜 陈星;台湾原住民的惨烈抗日史[N];北京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蒋姝佳 郑依杰;我是长在野外美丽的稻穗和叶子[N];海峡时报;2001年
3 黄淑琳 林燕坤 陈慧能;华安组建高山族舞蹈队[N];闽南日报;2009年
4 秦永辉 赵大庆 解丽达;首个台湾原住民创业园落户三河[N];河北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秦永辉 赵大庆 辛建伟;大陆首个台湾原住民创业园签约三河[N];河北经济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连伟;台湾原住民不是日本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7 记者 孙福;高山族同胞搭上致富快车[N];闽南日报;2008年
8 章文遗;高山族舞蹈(华安)[N];闽南日报;2009年
9 ;高山族[N];中国民族报;2001年
10 通讯员 张旦昕 见习记者 唐闻佳;台湾原住民并非源于南洋[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翔;现代台湾原住民文学与文化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袁辰霞;新时期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陈安娜;从现代台湾原住民文学看原住民的历史文化与现实处境[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潘峰;“同根同源”的文化展演[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周典恩;清代台湾拓垦中的族群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唐卫青;“灵”与“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子锦;日据时期台湾原住民抗日斗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苏珊;口头传统与当代台湾原住民书面文学的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宋洁;十七世纪荷兰对台湾原住民殖民统治的建立[D];厦门大学;2006年
4 王樱;东亚南部土著原始制陶的考古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5 彭听;追寻生命的黑潮[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胡继芳;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舞蹈与社会生活[D];暨南大学;2002年
7 王东;论中国民族史学科构建[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8 迟翔;台湾木雕造型艺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林媛媛;台湾原住民族乐舞音乐的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杜辉;何处寻衣:书写泰雅贝珠衣的传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05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505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