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对外开放的枢纽与古代成都的三次崛起——重新认识成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本文关键词: 古成都 对内对外开放 中国古代三大经济带 枢纽性城市 古成都的三次崛起 出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中观地理位置考察,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受盆周山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进出盆地内外的交通十分不便。但是,如果将成都放在古代中国与亚洲的宏观地理中考察,成都则是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三大交通走廊和经济带的交汇点。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早在秦汉以前就已经开通,并延续了2000多年的发展,成为古代中国内地与今云南、缅甸及东南亚等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汉武帝时期开通的北方丝绸之路,成都是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的供给地,成都所产丝绸产品蜀锦等在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考古遗址都有大量发现。南北朝时期,当战乱使河西走廊交通受阻、从长安出发的北方丝绸之路中断之时,以成都为起点,经川西北草原进入甘南、青海,然后转入西域的"河南道",成为新的丝绸之路,使中国内地与西北各政权及亚欧各国的贸易一直未曾中断。成都作为长江上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先秦时期就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保持非常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并通过长江各重要节点城市与海上丝绸之路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而,成都在古代成为中国三大经济带的交汇点和交通、经济枢纽,由此推动了成都在先秦、汉和唐宋时期的三次崛起。
[Abstract]:Chengdu is located in the Sichuan basin, which is restricted by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of the mountains around the basin, so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get in and out of the basin. However, if Chengdu is placed in the macroscopic geography of ancient China and Asia, Chengdu, on the other hand, is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three major transport corridors and economic belts of the Northern Silk Road, the Southern Silk Road and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The Southern Silk Road, which started from Chengdu, was opened long before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and has continued its development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ancient Chinese interior and Yunnan, Myanmar and Southeast Asia. Chengdu was the main supplier of commodities to the Northern Silk Road, which was opened during the Han Dynasty. The silk products of Chengdu, such as Shu Jin, were found in large quantities at important archaeological sites along the Silk Road today. During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when the war disrupted the traffic in the Hexi Corridor and interrupted the Silk Road in the north from Chang'an, Chengdu was the starting point. Through the northwestern grasslands of Sichuan into Gannan, Qinghai, and then into the "Henan Road" in the western region, it became the new Silk Road, which made the trade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the powers of the Northwest and other countries in Asia and Europe uninterrupted. Chengdu is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osition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cultural center maintained very close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lations with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during the pre-Qin period, an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Silk Road at sea through the important cities of the Yangtze River. Chengdu became the intersection,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ic hub of the three economic belts in ancient China, which promoted the rise of Chengdu in the pre-Qin, Han and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城市通史”(12AZD08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9;F1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边晶晶;;从广州汉墓出土漆扁壶看中原文化对岭南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4年03期
2 卢丁;;成都周边地区唐代石窟造像样式形成的相关问题[J];四川文物;2014年03期
3 何介钧;;澧县城头山古城址1997~1998年度发掘简报[J];文物;1999年06期
4 徐吉军;论长江文化区的划分[J];浙江学刊;1994年06期
5 张弘;;先秦古蜀与古印度之古蜀对外交流的内涵特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4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李霞;;论皖江佛教传播中心与文化特质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徐乐军;;论《香奁集》之于唐末诗坛的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李和平;;略论古代西域文化对汉语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项晓静;;刘仁轨研究三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李德新;;唐代火灾及防治措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9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巳生;一佛五十菩萨和菩萨装佛[J];敦煌研究;1991年02期
2 陈明光;菩萨装施降魔印佛造像的流变——兼谈密教大日如来尊像的演变[J];敦煌研究;2004年05期
3 常青;;试论龙门初唐密教雕刻[J];考古学报;2001年03期
4 罗世平;广元千佛崖 菩提瑞像考[J];美术研究;1991年01期
5 麦英豪;;广州三元里马鹏冈西汉墓清理简报[J];考古;1962年10期
6 王大道;云南出土货币概述[J];四川文物;1988年05期
7 熊永忠;云南古代用贝试探[J];四川文物;1988年05期
8 霍巍;广汉三星堆青铜文化与古代西亚文明[J];四川文物;1989年S1期
9 张善熙 ,陈显丹;三星堆文化的贝币试探[J];四川文物;1989年S1期
10 周群华;从考古和文献资料看巴蜀文化的内聚和外衍[J];四川文物;199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政要的反监听指南[J];新科幻(科学阅读版);2013年12期
2 欧阳凡 ,张广斌 ,胡扬;新中国的庆典活动与礼宾改革[J];领导文萃;1998年02期
3 刘昂;;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忆迎接民主人士北上[J];党史纵横;1990年01期
4 邵式平;方志纯;范式人;;江西省人民政府通令[J];江西政报;1950年05期
5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宝芝;我市《对内对外开放规划》总体框架编制完成[N];石家庄日报;2010年
2 记者 林馥盛;打通对内对外通道 优化道路通行环境[N];汕头日报;2013年
3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扩大甘肃省对内对外开放程度的对策研究[N];甘肃日报;2008年
4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 张建平;对内对外 双向拉动[N];人民日报;2013年
5 记者 王力;更加自觉抓好对内对外开放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N];杭州日报;2013年
6 《贵州对内对外开放史研完》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 陈政 贵州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经济学博士后 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社科院基地研究员;贵州六百年对内对外开放的历史回顾与启示(之二)[N];贵州民族报;2013年
7 《贵州对内对外开放史研究》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 陈政 贵州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经济学博士后 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社科院基地研究员;贵州六百年对内对外开放的历史回顾与启示(之六)[N];贵州民族报;2013年
8 《贵州对内对外开放史研究》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 陈政 贵州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经济学博士后 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社科院基地研究员;贵州六百年对内对外开放的历史回顾与启示(之五)[N];贵州民族报;2013年
9 记者 崔威;连云港要在对内对外两个开放上实现新突破[N];连云港日报;2013年
10 ;扩大东西双向对内对外开放[N];重庆日报;2014年
,本文编号:1516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516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