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矿产资源与西南夷社会结构和多民族分布格局
本文选题:青铜矿产资源 切入点:西南夷 出处:《中华文化论坛》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青铜器的出现从内部推动了西南夷各族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发展,导致酋邦制社会的出现。从外部而言,西南夷诸族都控制有青铜文化赖以产生与发展的铜、锡、铅矿产资源,并掌握了冶铜铸铜技术,这种状态支撑了西南夷诸族独立发展的多民族一隅共存的格局,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汉文化完全进入西南夷地区方才结束,西南夷地区也因之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Abstract]:The appearance of bronze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 of the ethnic groups in Southwest Yi, which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chiefdom society. Externally, all the peoples of the southwest controlled the copper, tin and lead mineral resources on which the bronze culture came into being and developed. And mastered the copper smelting technology, this state of support for the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west Yi nationality multi-ethnic coexistence pattern, this pattern continued until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Han culture completely into the southwest Yi region before the end of the end. Southwest Yi area also entered a new historical stage as a result.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凉山州博物馆;四川凉山州博物馆;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11年项目“西南夷考古学文化研究”的中期成果(项目批准号11JJD780003)
【分类号】: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童恩正;;我国西南地区青铜戈的研究[J];考古学报;1979年04期
2 张昭;;云南弥渡合家山出土古代石、陶范和青铜器[J];文物;200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井中伟;;关于三角援铜戈起源问题的新认识[J];边疆考古研究;2005年00期
2 井中伟;;川渝地区出土铜戈及相关问题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3 吴敬;;以滇文化塑牛青铜器看滇国社会的发展与演进[J];边疆考古研究;2011年00期
4 樊海涛;;滇国刻纹青铜器初探[J];长江文化论丛;2007年00期
5 刘渝;;巴蜀兵器虎图形性质新说[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8期
6 刘弘;西南丝绸之路上的汉代移民[J];东南文化;1991年06期
7 叶成勇;;“中水类型”文化墓葬试探——夜郎文化研究之二[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叶成勇;;浅论南夷与南夷文化——夜郎文化研究之三[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叶成勇;;贵州赫章可乐汉代土著墓葬试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叶成勇;;南夷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内涵及其模式[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井中伟;;川渝地区出土铜戈及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牛长立;比较视野中的鄂尔多斯式青铜斧[D];南京大学;2011年
2 叶成勇;黔西滇东地区战国秦汉时期考古遗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蒋志龙;金莲山墓地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蒋孟;巴族地区青铜艺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郭振华;滇黔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6 Pauline SEBILLAUD(史宝琳);中原地区公元前三千纪下半叶和公元前两千纪的聚落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洪东;关中地区出土西周青铜兵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冬楠;晚期巴蜀文化出土兵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叶成勇;金沙江中游石构墓葬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冷文娜;试论金沙江流域青铜文化的地域共同传统[D];四川大学;2006年
5 范晓佩;晚期巴蜀文化墓葬中兵器随葬制度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彭春艳;考古发现与屈原生年、仕履、流放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7 李竞恒;西南夷酋邦政治组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8 吕金颖;三星堆古蜀文明与滇池地区文化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9 周明琴;三峡地区东周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何钰婧;贵州战国秦汉时期青铜剑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云南丽江人类头骨的初步研究[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7年02期
2 赖有德;;成都南郊出土的铜器[J];考古;1959年08期
3 郭宝钧;;殷周的青铜武器[J];考古;1961年02期
4 ;贵州清镇平坝汉至宋墓发掘简报[J];考古;1961年04期
5 ;云南昭通马厂和闸心场遗址调查简报[J];考古;1962年10期
6 俞伟超;;“大武■兵”拝戚与巴人的“大武”舞[J];考古;1963年03期
7 童恩正;;略谈云南祥云大波那木i柰啄沟淖迨鬧J];考古;1966年01期
8 于豪亮;;四川涪陵的秦始皇二十六年铜戈[J];考古;1976年01期
9 ;北京地区的又一重要考古收获——昌平白浮西周木椁墓的新启示[J];考古;1976年04期
10 葛季芳;;云南发现的有段石(石奔)[J];考古;197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德镒;;人类文明发展与矿物利用[J];国土资源导刊;2007年03期
2 张成梅;加入WTO背景下我国矿产资源的形势与对策[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年06期
3 邬翊光;关于开发大西北的几点建议[J];干旱区地理;1985年01期
4 蒋剑芬;;龙岩市矿产资源开发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5 卢寿慈;;武汉钢铁学院院长卢寿慈教授在“今日选矿”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致词[J];国外金属矿选矿;1986年07期
6 孟庆山;辽代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徐国地;;福建省博物馆举办“益害鸟兽”及“福建森林与矿产资源”展览[J];文物;1956年08期
8 王永贞;近代采矿业的兴办及其作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9 资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 深厚的文化底蕴——耒阳市与诺丁汉郡之比较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杨红涛;张雨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开发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活动述论[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计划;李有德;;宿州市W乔徘蟛试床钜旆植汲梢蜓芯縖A];“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1年
2 杨强;雍卫华;;国内外矿产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A];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石绍宗;;珍爱地球——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A];地质学史研究会第16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郑进华;李希昆;;我国法律设定的矿业权对矿产资源产生的负面影响[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5 ;我国矿产资源知多少[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汤继新;;广西的矿产资源与开发利用[A];全国老科技工作者为西部大开发再做贡献研讨会暨第三次西南石山地区扶贫开发研讨会论文材料集[C];2000年
7 许申巧;杨进朝;;浅谈建设用地侵占地下资源所引起的矛盾[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下册)[C];2007年
8 周爱民;鲍爱华;徐必根;;新世纪金属矿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9 辛明印;;本钢矿山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实践与思考[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2)[C];2003年
10 闫磊;;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探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全利;大力培育矿业资本市场[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2 ;全面查处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等行为[N];长春日报;2006年
3 金叶;珍惜每一寸地矿资源[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刘常俭;河北鼓励地勘单位到国外探矿[N];中国矿业报;2007年
5 张宏;促进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N];中国矿业报;2007年
6 王秋欣;企业去境外“淘矿”政府给补贴[N];中国矿业报;2007年
7 记者 林国阳;海南省将整合开发矿产资源[N];中国冶金报;2007年
8 记者 程瑞云;吉林整合省内矿产资源[N];中国冶金报;2007年
9 绿章;地勘单位应有计划地参与国外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10 记者 王莉;青海:矿业科技主攻伴生矿和贫矿[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建委;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杨文良;矿产资源投资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罗小南;河南省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王金亮;豫北安林地区铁矿资源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张杨;西部资源接替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王剑辉;祁漫塔格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与产业布局[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李金发;矿产资源战略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8 华建伟;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大学;2011年
9 王淑玲;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优势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阮利民;基于实物期权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美珍;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制度的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卢大伟;黑龙江省矿产资源保障程度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3 郭恒哲;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4 陈姝蓉;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法制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颜坤林;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6 王赞新;矿权与矿权证券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红;矿业权人的权利保护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董朝燕;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卢刚;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的改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邵颖瑛;浙江参与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合作机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09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609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