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文体的合法性争夺
本文选题:民族志 切入点:文体 出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由科学民族志到实验民族志的转变过程中,可以认识到民族志文体的转变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是基于合法性的争夺展开的关于意义阐释的权力的争夺过程。民族志文体的转变只是争夺的表征。在合法性的争夺中,争夺者总是将自身的价值与正义、真理紧密相联,导致了民族志真实性观念的转变,并在实验民族志的基础上,出现了文学文本的民族志化。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from scientific ethnography to experimental ethnography, we can realize that the change of ethnographic style is not a natural process. The change of ethnographic style is only the token of contention. In the struggle for legitimacy, the contenders always associate their values with justice and truth.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mental ethnography, the ethnography of literary texts appeare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从‘文化的书写’到‘书写的文化’——民族志叙述模式研究”(07CMZ009)
【分类号】: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叶舒宪;;人类学的文学转向及“写”文化的多种叙事[J];百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章立明;;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概述[J];民族文学研究;2010年03期
3 何明;;文化持有者的“单音位”文化撰写模式——“村民日志”的民族志实验意义[J];民族研究;2006年05期
4 康敏;民族志与“我”和“我的叙述”——以刘新《自我的他性:当代中国的自我的谱系》为例[J];思想战线;2005年01期
5 徐新建;;从文学到人类学——关于民族志和写文化的答问[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田甲丙;;民族志书写的自反性与真实性[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李立;;小说化:民族志书写的一种可能性[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华;论道教对《聊斋志异》艺术创作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04年02期
2 李军宏;;点铁成金 化腐为奇——谈《聊斋志异》重构“本事”的史才[J];蒲松龄研究;2009年03期
3 吴青松;;失地农民发展社会网络的困境——以南京市郊社区“仙居雅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4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5 李丽;;从“认同”到“背叛”——1930年代以来短篇小说体式的多样化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朱菊香;方维保;;自传式思维的文学表现——论20世纪安徽女作家的创作[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方国武;;世俗化的批判性叙事——晚清谴责小说的政治叙事形态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袁苑;周兴国;;高校部分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的产生及消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瞿华兵;;20世纪90年代乡村题材小说创作困境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王真真;王菊丽;;对《小世界》写作技巧的现实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云忠;;法学实证研究的种类及其地点选择[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郑丹丹;;女性集体行动与社会空间塑造——以耽美现象及粉丝组织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孟维娜;王毅杰;;困境中的挣扎[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林晓珊;;性别表演与性别认同:城市职业女性香烟消费的情境与实践[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张扬金;;交汇口处的权力异化与矫正——城市化进程中过渡型社区区务人员腐败透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干成俊;;世界历史与全球化:人的实践活动的空间拓展[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陶庆;;旋转的“认同环”:“福街商会”的象征与仪式[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卫星;;现代性的一种叙事——关于韩国影片《薄荷糖》、《绿洲》和《打回头的情书》的分析[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10 高放;;新中国成立60年来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探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经q,
本文编号:1645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645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