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从乡村仪式到文化景观:洋蛇灯习俗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发布时间:2018-03-31 15:09

  本文选题:洋蛇灯 切入点:大邵村 出处:《江淮论坛》2012年03期


【摘要】:文章基于对肥东洋蛇灯的实地调查,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考察这项民俗的生存现状和传承状态。在分析洋蛇灯民俗活动从古老的乡村仪式向现代的文化景观嬗变的基础上,得出洋蛇灯习俗存在的最大价值在于其解决的是村庄身份认同问题,体现的是传统习俗与现代都市的协商过程。同时,在社会转型进程中,洋蛇灯又成为现代社会符号消费的产物,正由传统的宗族仪式变为现代的文化景观。因此,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如何规避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不良因素给洋蛇灯等文化遗产带来的危机,是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Abstract]: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Feidong Oriental Snake Lamp,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survival and inheritance status of this folk custom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folk custom activities from the ancient village ritual to the modern cultural landscap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greatest valu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folk custom of the western snake lantern is that it solves the problem of the identity of the village.It reflects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between traditional customs and modern cities.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foreign snake lamp has become the product of modern social symbol consumption, and is chang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clan ceremony to the modern cultural landscape.Therefore, under the rapidly changing social environment, how to avoid the crisis brought about by the bad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modernization to the cultural heritage such as foreign snake lamp is a subject worthy of our exploration and study.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K8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黄海波;詹向红;;传播学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媒介建构——以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J];江淮论坛;2011年02期

2 李曙光;大邵洋蛇灯节[J];民俗研究;1996年01期

3 厉无畏;;文化创意的产业化与产业创新[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胡娟;;我国民俗体育的流变——以龙舟竞渡为例[J];体育科学;2008年04期

5 叶键;叶蕤;;发展与导向:“肥东洋蛇灯”的传承与保护[J];文艺争鸣;2011年12期

6 马彦;;从蚌埠双墩墓器物纹饰探古淮夷地区蛇图腾形成因素[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万艳芬;汉阳舞高龙习俗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长江;程道品;;四川大熊猫文化创意产业构建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胡功胜;;图像霸权时代的小说叙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裴德海;;中国文学悲剧意识的流变与依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洪永稳;;美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蒋乃玢;;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媒介转换与融合——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刘怀光;韦应举;;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苏文婷;;从现代——后现代主义看美术发展的线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5 尹嘉誉;;试析民间图式与陶瓷装饰的关系[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6 肖竞;曹珂;;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潜力与更新途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冯波;;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途径[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林洁;转型期我国县域政府管理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士康;传统汤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孙琳;徽派建筑中吉祥文化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迪;试论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及危机的消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吕文杰;海岩小说与影视的互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荣,柯玲;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思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2 黄宗智;悖论社会与现代传统[J];读书;2005年02期

3 曾燕;;浅析宾阳炮龙艺术的生态审美特征[J];大众文艺;2010年08期

4 张瑞芳;;鸟、蛇图腾与氏族过渡的文化遗迹——《搜神记·羽衣人》的文化解读[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01期

5 曾鸣;;汉代舞龙之证据再认识[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段丽梅;李桂华;;河东民俗舞龙运动的流变与展望[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管竹笋;;村庄认同意识的升华——对鄂东永丰村舞龙灯习俗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03期

8 安德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9 胡敏;;铜梁舞龙运动的起源与发展[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周华;;崇拜种族繁衍的民俗——宾阳舞炮龙运动的社会学考证[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洪波;散文二题[J];朔方;2002年01期

2 郭宁;山东省文化景观空间差异的初步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年03期

3 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关注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景观[J];人文地理;2006年05期

4 毛翔;李江海;高危言;;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保护与发展[J];五台山研究;2010年02期

5 李旭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方法[J];青海农林科技;2010年03期

6 张成渝;;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国际学术动态;2009年03期

7 郑建华;;为民族和人类保管好西湖——写在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之时[J];今日浙江;2011年13期

8 杜渺;;澳门独特的文化景观[J];风景名胜;1999年10期

9 逄格炜,吴海宁;跨世纪的电视文化景观——中国反腐电视剧的崛起[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10 李明滨;俄罗斯的庄园文化[J];党政论坛;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华芳;孙凯旋;陈玮玮;;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游人量调控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沛林;;聚落文化景观基因图谱的新探索[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阙维民;;“遗产线路”正名[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黄亚平;林小如;姜珊;;武汉江滩文化景观塑造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田uQ贞寿;;日本世界遗产的地域环境管理现状和课题[A];中国公园协会2001年论文集[C];2001年

6 徐坚;周鸿;;论地域文化景观与生态旅游规划的交融[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许国威;李健盟;;从有机进化景观探讨台湾盐产业与聚落空间之变迁[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谢玲超;;关于庐山文化景观建设中的几点思考[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上册)[C];2008年

9 汪爱元;;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环境策略[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10 赵庆海;;泰安市城市建设中的传统特色文化开发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t

本文编号:1691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691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2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