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古代猪肉祭祀的演变
本文选题:猪肉 切入点:祭祀 出处:《兰台世界》2014年12期
【摘要】:中国人普遍以猪肉祭祀神灵或祖先。不同历史时期,猪肉作为祭品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先秦时期,猪肉祭祀礼俗开始形成。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猪肉作为祭品的地位得到加强。唐宋时期,猪肉祭祀习俗得到进一步传承。
[Abstract]:Chinese people generally sacrifice pork to gods or ancestor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e status and function of pork as sacrifices are different. In the pre-Qin period, the ritual customs of pork sacrifice began to form. The Qin, Han,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e period of Qin, Han,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e status of pork as a sacrifice was strengthened.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 custom of pork sacrifice was further passed on.
【作者单位】: 安阳师范学院宗教文化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宋史视野下的饮食文化交流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号:12BZS013
【分类号】:K8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回达强;;不吃猪肉的神明——财神赵公明附回考释[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王仁湘;;新石器时代葬猪的宗教意义——原始宗教文化遗存探讨札记[J];文物;1981年02期
3 刘朴兵;;略论中国古代的食狗之风及人们对食用狗肉的态度[J];殷都学刊;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魏宏灿;;建安时期的天灾对建安文学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孔祥军;;曹操政治战略核心研究——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王思豪;;论桐城派古文选本中的古赋思想——以《古文辞类纂》等主要古文选本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何丽华;东汉封君之封地地理分布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郭浩;;汉文帝“养老令”考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陈慧慧;;中国古代西南农耕经济与西北游牧经济比较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姚远;;中华书局标点本《汉书·郊祀志》及《后汉书·礼仪志》、《祭祀志》标点商兑[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丁邦友;;《管子·轻重篇》粮价考略[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10 肖丽红;;从官诬闹漕案看清代地方官漕政理念与地方社会治理——以陆名扬闹漕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赵凯;;汉魏之际“大冀州”考[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4 秦臻;;四川东汉陵墓石兽所见丧葬艺术赞助人问题[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姚乐;;关于汉盐渎县的几个问题[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孔祥军;;《汉书·地理志》盐官考[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志刚;;草原饮品及其文化特征[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伯欣;吕文亮;;新时期疫病流行与中医瘟疫理论创新的思考[A];中医药防治感染病之研究(九)——第九次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亮;;李斯臂苍鹰考[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10 王娜;杨小平;;《三国志校笺》脞录[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7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范文娟;嵩山古建筑群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吴雯雯;泰山岱顶人文景观的历史演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8 刘丽;苗族崇龙习俗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晶君;《钦定台规》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仲常;;四川昭化宝轮镇南北朝时期的崖墓[J];考古学报;1959年02期
2 邓端本;;两晋南北朝时期广州外贸考略[J];开放时代;1985年02期
3 王立;君臣争才试论——南北朝文学史中一种奇特现象的文化、心理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4 冯浩菲;;疏体小议[J];文献;1995年04期
5 秦冬梅;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气候异常与农业生产[J];中国农史;2003年01期
6 章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蝗灾述论[J];许昌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王东;;《水经注》词汇性质浅论[J];唐都学刊;2006年05期
8 王英;;论南北朝游仙诗的新变[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李开周;;南北朝的房贷政策与金融危机[J];东西南北;2009年01期
10 夏习英;孙静;;西晋至南北朝时期的绿珠形象论析[J];名作欣赏;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北村一仁;;南北朝时期的“荒”[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卫婷;;魏晋南北朝时期州郡地志略述(摘要)[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房奕;;高句丽向北魏遣使与相互关系的变迁[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4 河上麻由子;;佛教与朝贡的关系——以南北朝时期为中心[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5 张朝霞;;装裱工艺的程序和技法[A];传统装裱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程有为;;南北朝人才思想略谈[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7 黄烈;;南北朝时期道教西传高昌试探[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8 王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市场体系和多样化的市场类型[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邱敏;;南北朝江苏地域经济开发的差异——兼论“苏北落后于苏南”的历史成因[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徐时仪;;专书词典编纂蠡论[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大渭;《南北朝时期益梁政区研究》出版[N];光明日报;2003年
2 杨吉生;巧用大黄治顽疾[N];大众卫生报;2009年
3 凌泽泉;肥西发现南北朝时期古墓[N];安徽日报;2004年
4 平相邋理华 乐水;乐安出土16件南北朝文物[N];抚州日报;2007年
5 李传印;南北朝时期的谱学与政治[N];光明日报;2002年
6 黄亮;浙江舟山发现的萧梁对文五铢陶钱[N];中国文物报;2006年
7 张学孝 余小龙;庐山广佛禅林重建开光[N];九江日报;2006年
8 刘成文;历史上的三个东海县城[N];连云港日报;2006年
9 施宣;晋商之都展新姿不锈钢城在腾飞[N];太原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原建军 实习生 梁靖;白灿灿谷物保存近2000年[N];西安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卿;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2 张帅;南北朝三礼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尹建东;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东豪族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郭林生;南北朝和隋朝人口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5 吉定;庾信及其文学作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韩宁;《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金菊;汉传佛教养生的历史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8 王允亮;南北朝文学交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刘卫宁;两晋南北朝儒经义疏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连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生态环境下的居民生活[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大伟;南北朝时期聘使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孙海彦;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金属首饰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赫飞;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太子监国制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虹;试论南北朝时儒释道的走向[D];山西大学;2006年
5 朱成实;南北朝淮河流域佛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捷;南北朝“市”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于海峰;南北朝边塞诗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赵博超;从南北朝上层居士看佛教中国化[D];西北大学;2014年
9 李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孝行”[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10 秦红卫;南北朝时期中西陆路贸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91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691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