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的“琅邪”和南海的“琅邪”
本文选题:战国 切入点:秦汉 出处:《文史哲》2012年01期
【摘要】:战国秦汉时期位于今山东胶南的"琅邪"作为"四时祠所"所在,曾经是"东海"大港,也是东洋与南洋交通线上的名都。秦始皇东巡海上,在"琅邪"有特殊的表现。"琅邪"被看作"东海"重要的出航起点。据说南海有移用"琅邪"地名的情形。如果此说确实,则指示了当时海上航路开拓的路径,应当看作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纪念。
[Abstract]: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Qin and Han dynasties, located in Jiaonan, Shandong Province, as the "04:00 temple", once was the "East China Sea" Dagang, is also the East Ocean and Nanyang communication line of the famous capital.Qin Shihuang cruises the sea east, in "Lang evil" has the special performance.Langye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sailing in the East China Sea."It is said that the South China Sea has the transfer of "Lang evil" place names.If this is true, it indicates the route of maritime navigation at that time and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memorial of early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s.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中国古代交通史研究”(20100302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基地基金重点项目“秦汉时期齐人的海洋开发”(QL081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K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国土;论17—19世纪闽南海商主导海外华商网络的原因[J];东南学术;2001年03期
2 王彬;司徒尚纪;;基于GIS的广东地名景观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3 宋正海;孟席斯的郑和环球航行新论初评[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张威;比较与交流:中国的两次革命[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洪荣文;明清时期泉州港衰落的原因浅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蒋俊;从人类学视野看明代封贡体系:关于礼物的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7 张晓涛;地名中的文化现象浅议[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黄成;;论唐代发生钱荒的主要原因[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10 周智生;中国云南与印度古代交流史述略(上)[J];南亚研究;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敏秀;中西家具文化比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2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石元蒙;明清朝贡体制的两种实践(1840年前)[D];暨南大学;2004年
4 管恩森;十字架遭遇龙图腾[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5 王锦秀;《植物名实图考》中一些百合科植物考证兼论茄子在中国的栽培起源和传播[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6 李晓斌;历史上云南文化交流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02年
7 王巨新;清朝前期涉外法律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教军章;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阈及其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倪文君;西方人“塑造”的广州景观(1517-1840)[D];复旦大学;2007年
10 田渝;16至19世纪中叶亚洲贸易网络下的中暹双轨贸易[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爱国;明代中泰外交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许艳青;明代主要金属类商品的对外贸易[D];暨南大学;2004年
3 赵新图;郑和下西洋对明代工艺美术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4年
4 齐晓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理知识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郭杨;乾隆嘉庆时期涉海小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郭晓勇;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及其中断原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凌文峰;明前期外贸经营管理法的变迁[D];南昌大学;2006年
8 于小秦;甘肃县名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梁虹;论南洋四国的中国艺术(1644-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戴杏贞;元代中外饮食文化交流[D];暨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子今;论吕不韦及其封君河南事[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王子今;王遂川;;康巴草原通路的考古学调查与民族史探索[J];四川文物;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卫平;;烽火雁门[J];五台山;2011年07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薛瑞泽;;先秦秦汉以太原为中心的交通线路[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黄启权;;闽越国的兴衰[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王渭清;;从“陈宝”之“陈”到“宝鸡”之“鸡”的文化解读[A];“宝鸡建城历史与得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有显;;安顺屯堡先民始祖落籍探考[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5 吴绵吉;;水行山处的闽越族[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卞利;;徽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秀荣;;我的引路人——王玲老师[A];史苑撷萃:纪念北京史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建议人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周宏伟 周朝旭 邢宇飞 王盾;给长沙城一个“生日”如何[N];长沙晚报;2010年
2 安忠和;历史长河中的承德[N];承德日报;2009年
3 苏祖勤;民族区域建制与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N];人民日报;2007年
4 通讯员 李养民 张晴;沧桑溯远古 风云壮中华[N];西安日报;2010年
5 胥绍成;平乐交通古韵悠悠[N];中国交通报;2005年
6 李旺;固原军事地理与文化[N];固原日报;2009年
7 李峗;三晋之“根”在哪里?[N];晋中日报;2010年
8 冯永驱;广州考古50年[N];中国文化报;2003年
9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田广林;辽海历史与中华文明[N];光明日报;2009年
10 汤惠生;烟雨三峡:三峡的巴文化[N];中国文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晓斌;历史上云南文化交流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92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692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