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羌民族宗教文化的社会适应性
本文选题:羌族 切入点:民族宗教文化 出处:《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04期
【摘要】:岷江河谷遗存的羌民族宗教文化,契合"敬天法祖"宗法宗教文化,影响羌区道德养成及社会秩序形成,虽然因其原始性而不可避免的带有神秘性、唯灵论及消解社会发展态势等不足,但其自然观、伦理观以及生态观符合现代多元一体社会文化体系内在需求。客观认识羌民族宗教文化的社会适应性有助于地震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开展及羌区社会和谐繁荣。
[Abstract]:The religious culture of the Qiang people, which remains in the Minjiang River Valley, is in line with the patriarchal religious culture of "respecting the Father of Heaven", which affects the formation of morality and social order in the Qiang region, although it is inevitable and mysterious because of its primitive nature.But its view of nature, ethics and ecology accord with the inner needs of modern pluralistic social and cultural system.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of Qiang ethnic religious culture is helpful to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post-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and social harmony and prosperity in Qiang region.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中羌民族宗教文化传承问题研究》(09CZJ010) 三峡大学人才科研启动基金(KJ2010B043)
【分类号】: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熊昱彤;宗教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J];中国宗教;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国;;近代革命运动与破除迷信——以徐州城隍庙为主的考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韩家炳;美国1807年《禁运法案》的代价与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马海军;;浅谈中等职业院校实施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4 倪正春;;20世纪美国最后的公共知识分子:社会学家米尔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陈斌;;“抬汪公”活动与屯堡社区稳定性思考——以安顺市吉昌屯为个案[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周静;刘国红;;涂尔干人性论思想探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陈明;;生化:主宰与义理的根源与基础——儒教天论之脉络与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陆自荣,杨凤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体制的人格基础[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王秀臣;;祭祀礼仪的象征系统及其文学意义[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10 生兆欣;;论比较教育学术研究的价值涉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慧珏;;新闻点评的异化:大众传媒和专家学者的相互介入及其方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谭晓霞;;现代背景下的八宝镇巫术现状浅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3 周险峰;;“士人”品格与中国高校教师群体的精神建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吴春波;于强;;宗教慈善团体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析:以台湾慈济基金会为例[A];21世纪的公共管理:机遇与挑战: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8年
5 周传斌;;门宦教权体制的结构与运营[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坚赞才旦;岳小国;;论三岩藏族的壁葬及其社会控制[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7 王健;;民间信仰与明清江南的经济、社会空间:以苏松为中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8 马凌;高建惠;;后现代中的学院派知识分子[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黄贤全;;试析美国阿巴拉契亚地区向工业社会转型滞后的地方文化因素[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赵晓耕;王平原;;远近高低各不同——薛允升、沈家本、杨鸿烈眼中的唐明律[A];沈家本与中国法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褚连波;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4 方敏;宗教归信与社会资本[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安尼瓦尔.赛买提;维吾尔民间禁忌研究[D];新疆大学;2001年
8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9 鲍江;象征与意义:叶青村纳西族宗教仪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10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佘颖玲;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3 张姣美;明清以来的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湘潭大学;2010年
4 黄晓辉;“美国公众的良心”[D];湘潭大学;2010年
5 马小平;人类学视野下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白洁;岁时节日中“旺火”习俗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陆秀春;平果县凤梧壮族师公信仰习俗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黎炼;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与社会和谐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范玉国;农村基督教信徒对教对和国家的认可比较[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袁雪莲;电视灾难报道中的原型认知与实现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群英;;浅谈羌族歌舞艺术分类开发的必要性[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1期
2 刘宜晋;;岷江流域羌族传统聚落景观分析——以桃坪羌寨为例[J];中国艺术;2011年02期
3 罗子兰;;未开垦的处女地[J];草地;2011年03期
4 张斌;劳文江;张恩;;高职院校农村大学新生社会适应性及教育对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刘宜晋;;羌族传统聚落保护与旅游开发[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6 黄鹤;叶小军;;西土羌魂育华夏 白云深处有人家[J];中国西部;2011年13期
7 郑晓光;;北川羌族民间流传器乐[J];文艺争鸣;2011年12期
8 王馨;;云云鞋——羌族人独特的文化符号[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0年00期
9 石胜;;情深意美 云朵悠悠——浅谈四川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艺术节舞蹈作品“对襟”所包含的美学思想[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10 程鹏;赵长治;陈洪东;;羌族地区泰山石敢当调查研究[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0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明;;羌族民俗概说[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2 徐亚娟;;阿尔村羌族祭山还愿会实录[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3 罗哲文;;必须抢救羌族几千年传承的文化遗产[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4 陶立t,
本文编号:1722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722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