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荼罗化的村庄:西藏昌都嘎雪的神圣地景与生态观
本文选题:曼荼罗化 + 神圣地景 ; 参考:《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03期
【摘要】:本文借用"曼茶罗化"这一概念,对西藏昌都嘎雪这一康区藏族村落的神圣地景进行解读,并以此对当地的生态观与实践进行理解。笔者认为,嘎雪的"生态-神圣"地景传达着一种超越人类中心的生态观。在这个地方被曼荼罗化的过程中,佛法作为一种实践,成为协调各种力量的中介。在纵向的维度,祭山仪式、有关地景的佛教化传说,将过去与现在相关联,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态实践;在横向的方面,佛法也成为维持自然秩序与人类社会秩序的技术形式。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cept of "Mancha Luohua",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sacred landscape of Tibetan villages in Qaxue, Changdu, Tibet, and understands the local ecological outlook and practic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Gaxue's ecological-sacred landscape conveys an ecological view that transcends the human center.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mandala, the Dharma, as a practice, acts as an intermediary of various forces. In the vertical dimension, the ritual of sacrificing mountains, and the Buddhist legends about the landscape,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are related, and the ecological practice of people is affected. In the horizontal aspect, Buddhism has also become the technical form of maintaining the natural order and the human social order.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社会变迁中藏族山神信仰及农牧社会秩序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批准号:13YJCZH004
【分类号】:K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强;;甘丹赤巴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藏学;2006年02期
2 王维强;;从甘丹赤巴转世出的活佛系统概述[J];中国藏学;2009年01期
3 苏发祥;;允礼与藏传佛教[J];中国藏学;2009年01期
4 毕华;;关于政教合一制度废除后藏传佛教生存发展问题的思考[J];中国藏学;2011年S2期
5 李圳;;关于1679年拉达克战争一些问题的探讨[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年06期
6 李钢;;“女千总内附”壁画的发现与初步研究[J];中国藏学;2012年04期
7 杨海潮;;“茶罕章、合刺章”的目标语言和蒙古与大理国的最初接触[J];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2012年00期
8 阮丽;;莫高窟第465窟曼荼罗再考[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3年04期
9 曾汉辰;;西夏大黑天传承初探——以黑水城文书《大黑求修并作法》为中心[J];中国藏学;2014年01期
10 曾国庆;;论固始汗在青藏高原上的历史作用[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秋丽;陇右汪氏家族兴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陈鉴潍;宁玛派隆钦饶绛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贾学锋;萨迦班智达《三律仪差别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刘冬梅;造像的法度与创造力[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龙珠多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金东柱(KIM DONGJU);苯教古文献《黑头凡人的起源》之汉译及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白建灵;从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探讨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的历史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丁莉霞;核心—边缘:甘南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冯智;吐蕃东向发展与融合——赤祖德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桂英;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思想体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张子阳;《实相宝藏论》思想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3 张国亮;萨迦班智达及其因明境论思想管窥[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4 尹航;明代内地藏传佛教民间流布考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向巴泽仁;试析五世达赖喇嘛与甘丹颇章政权的建立[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益西曲珍;略论吐蕃时期王室女性[D];西藏大学;2011年
7 柳银珠;中、韩佛教仪式舞蹈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王秋花;细节变异与地方认同[D];兰州大学;2007年
9 袁建勋;藏密坛城文化艺术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10 张雷鸣;西藏农牧区家庭的教育需求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晓妹;;台湾雅美族的民俗文化——兼论夏曼·蓝波安的民俗创作[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03期
2 乌峰;;论蒙古族早期创世说中的生态观[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3 孔又专;;论羌民族宗教文化的社会适应性[J];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04期
4 孙丽华;;北方蒙古族的生态文化特色[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宝康;;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学术小结[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昆;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38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938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