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后期乌思藏朝贡使进京朝贡改道原因探析
[Abstract]:In the mid-and late Ming Dynasty, the Ming Dynasty restricted the payment of tribute by Wu Si-Zang to pay tribute to Beijing by Tao Min Road, instead of by Sichuan Road. For this event, the traditional historical view that most of the financial burden caused by excessive. In fact, as a successful measure to control the Tibetan area, tributary tributes have been changed from "Tao Min Road" to "Sichuan Road". Economic factors are only one of them, and the security situation of "Tao Min Road" has deteriorated. The main reason is the crisis of tea and horse system and the prevention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ongolia and Tibet.
【作者单位】: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系;
【分类号】:K28;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晓燕;明代官营茶马贸易体制的衰落及原因[J];民族研究;2001年05期
2 格桑卓玛;陈改玲;;明代甘南藏区贡赐贸易述论[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前程;明代藏地施政的特殊性:古代中央王朝治理藏区的一种范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改玲;甘南藏区的传统文化教育与藏汉文化交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高晓波;;近十年来明清时期安多、康区藏族史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陈改玲;;民族精英与近代甘南藏区教育变革[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何秀萍;;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代私茶研究综述[J];中国茶叶;2007年02期
5 沙勇;;明中后期“茶马互市”政策的衰落与民间贸易发展——以“官营”和“私营”互动为中心[J];长江论坛;2011年06期
6 丹曲;;试述卓尼禅定寺与拉卜楞寺的宗教文化关系[J];中国藏学;2009年03期
7 孟修;;明蒙朝贡体制与土木之变[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沙勇;;明中期“茶马互市”政策下民间贸易盛行的原因[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9 南杰·隆英强;;探究中国本土法文化:清朝藏族法制的初步解读[J];当代法学;2011年03期
10 喜富裕;论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快速走出甘南的原因和作用[J];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威;河州土司何锁南家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谢冰雪;扩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传统民间组织沙尼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3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邓前程;明代藏地施政的特殊性:古代中央王朝治理藏区的一种范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马晓军;甘南多元宗教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杨惠玲;宋元时期藏区经济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杨红伟;循化藏区权力运作机制的文化考察[D];兰州大学;2008年
8 王力;清代蒙古与西藏格鲁派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李中和;吐蕃王朝与周边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双明;安多古刹—叶尔巴寺的历史与现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省丽丽;藏区青少年儿童出家问题的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尼玛草;甘肃藏族霍尔藏部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安灵芝;华锐藏族服饰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李阳华;藏族民事习惯法调查与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王平平;明代茶马互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旭国;明清时期甘南藏区农牧业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熹微;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的现实价值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9 沈欣;对藏式宗教建筑细部艺术的研究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刘永胜;明清时期河州地区农牧业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一石;;明代茶马互市政策研究[J];中国藏学;1988年03期
2 贾大泉;;汉藏茶马贸易[J];中国藏学;1988年04期
3 牙含章;;明代中央和西藏地方帕竹政权的关系[J];中国藏学;1989年01期
4 赵毅;;明代的汉藏茶马互市[J];中国藏学;1989年03期
5 吴均;;明代在玉树地区建置初考[J];中国藏学;1989年04期
6 白文固;;明清的番僧僧纲司述略[J];中国藏学;1992年01期
7 周润年;历代噶玛巴活佛与中央政府的关系[J];中国藏学;1997年01期
8 吕秋文;西藏地方与中央政治隶属关系促成之原因[J];中国藏学;1998年01期
9 彭陟焱,周毓华;明代朝贡对藏区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藏学;1998年04期
10 陈楠;明代藏传佛教对内地的影响[J];中国藏学;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林;宴饮与明中后期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生活[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2期
2 陈俊玲;;论明中后期唱论在吴越的崛起[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郭迎晖;;明中后期佛道度脱剧的创作特点[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李冰;;新时期高拱改革研究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周维培;《一捧雪》摭谈[J];艺术百家;1987年02期
6 李琳琦;明中后期心学在徽州的流布及其原因分析[J];学术月刊;2004年05期
7 刘志刚;;“靠天吃饭”:灾荒史视野下的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福本雅一;王齐洲;;略论明中后期的诗文革新运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9 许敏;;关于高拱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史研究;2010年04期
10 萧放;白银货币的周流与明帝国的命运[J];史学月刊;198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福锦;;“道德的弘扬”与历史的反动——简论清代前期文化对明中后期文化的“扬弃”[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2 姜晓萍;;明中后期对市场贸易的法律管理[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3 周天庆;徐朝旭;;静、虚工夫与明中后期儒、道交涉——以朱熹后学蔡清为例[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家勤;;探究高原山区中蜂箱改造[A];中国养蜂学会蜜蜂饲养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蒋祖缘;;明中后期藩王的大土地占有——兼论王府占有的工商业和税课[A];明史研究论丛(第四辑)[C];1991年
6 郭培贵;;论明代教官地位的卑下及其影响[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7 张英聘;;“第九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A];中国明史学会通讯(第5期)[C];2001年
8 郭培贵;;明史选举志考论[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9 周雪香;陈支平;;客家地区教育的时空差异——以科举及第人数为例[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10 陈小冲;;张燮《霏云居续集》涉台史料辑存[A];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5年庆暨台湾研究的基础与前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静河;黄河的六次改道[N];中国档案报;2001年
2 毛佩琦;从明中后期到清前期[N];天津日报;2008年
3 记者 柴雅晶;部分公交线路改道移站[N];黑龙江日报;2000年
4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毛佩琦;我对“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挨打”的看法[N];北京日报;2008年
5 谢茂松;“还原大明”[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记者 谭新木 胡晓明;9月11日 美一客机改道迫降[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7 高显昌;浚渠改道 把闸口面向乡镇[N];中国医药报;2000年
8 郭陪贵;明朝的历史特点及其灭亡原因[N];光明日报;2008年
9 周荣;明清社会保障的城乡差别和城乡互动[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张小青编译;自然灾害为何越来越多?[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郭迎晖;明代中后期宗教题材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刘易;屠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小珊;明中后期中日葡外交使者陆若汉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张献忠;从精英文化到大众传播[D];南开大学;2010年
5 肖启荣;明清时期汉水中下游的水利与社会[D];复旦大学;2008年
6 郑小娟;徽州典商在明清徽商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冯玉荣;明末清初松江士人与地方社会[D];复旦大学;2005年
8 包国滔;宋元明时期归善县民族融合与社会变迁[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漫远;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宁;明中后期下澳通夷问题及其司法实践[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迎迎;元代乌思藏萨迦本钦制度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12年
4 孙培;长啸抒其不平[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薛业;徽学视野下的明中后期徽州本地小说的创作与传播[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6 金程丰;高拱改革与明中后期政局[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赵t,
本文编号:2388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388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