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运河水次仓研究
本文关键词:明清运河水次仓研究
【摘要】: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非常重视漕运,历代封建王朝都视漕粮为“天庾正供”,为了将大量的税粮通过水路运往京城或其他军事要地,中央政府往往在人工或自然河流沿岸设立水次仓储,以便转运存储漕粮。水次仓的雏形最早出现于秦代,其后经过魏晋隋唐时期的形成与发展,其功能与管理制度也日益完善与成熟,运输的途径也逐渐由自然河流向人工河道转变。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国家对漕运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水次仓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显著,对国家与社会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明清两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大一统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强化与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清统治者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满足边疆及皇室、百官、卫所对粮食的需要,对漕粮运输极为重视,而水次仓正是国家为保障漕粮运输而设立的。明初疏通了严重淤塞的会通河与通惠河,先后在运河沿岸的天津、德州、临清、徐州、淮安设立了国家大型水次仓储,这些水次仓每年转运存储江南、江北有漕省份的漕粮数百万石,有力的维持了中央政府的正常运转。清朝统治者对水次仓建设也非常重视,又在江宁、凤阳设水次仓,使水次仓的规模与设置区域进一步扩大。除此之外,明清两朝为方便百姓缴纳漕粮,还在一般性的州、县、乡镇设立小型的水次仓。这些小型水次仓主要分布于与大运河相连的人工或自然河道沿岸,尽管其同样起着维护国家漕粮供应,保障国家税收的作用,但是其规模、管理机构的完善程度、功能涵盖范围都无法与国家大型水次仓相比。 为加强对水次仓的管理,明清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了一系列机构对其进行管辖。明永乐时户部派出专门的户部主事管理仓储的运作,另外还有仓大使、副使、攒典、斗级、修仓夫等。宣德年间,宦官作为一种外来势力逐渐渗透到仓储部门,他们不仅贪污受贿、祸害百姓,而且扰乱仓纪,盗窃仓粮,对水次仓的正常运转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清初继承了明朝水次仓的管理制度,在中央设立云南清吏司管理漕运与仓储,并派户部监督主持仓务。但是由于清朝一直实行长运法,加之漕粮改折数量较大,所以水次仓存粮数量不是很大,其管理方式也多有反复,经历了户部监管、粮道管辖、地方钞关或州府管理的转变。 明清水次仓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政治方面主要是供应京城皇室、官僚对粮食的需要,保障灾荒时的赈灾与救济,以维持封建机构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稳定。军事功能则为了保障边疆军队及战时的粮食需求以及全国各地卫所的日常开支。经济上则起着调节粮食价格,保持市场稳定的作用。 明初与清初由于国家对漕粮的需求量庞大,所以水次仓的功能发挥的比较充分,对维护封建统治和国家稳定起着重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河道的淤塞、漕粮的改折、吏治的腐败以及内外矛盾的激化,水次仓也逐渐走向衰败。纵观明清两朝水次仓的兴衰,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国家的政治行为一直是影响水次仓运作的主要因素,而百姓、市场甚至经济规律的作用一直微乎其微。所以我们在研究明清漕运与仓储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漕运与仓储本身的研究,而更要关注国家的政治行为对仓储的影响,更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从中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聊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52.9;K2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民德;;明代德州运河水次仓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蒲应秋;;明清时期女子缠足风行现象窥探[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朴敏洙;金英淑;;近十年来韩国的明史研究[A];明史研究论丛(第八辑)——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专辑[C];2010年
3 陈锐;;关于浙东学派与浙江精神研究中的若干问题[A];“浙学传统与当代浙江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琦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明清社会群体研究成热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春到彝山来 花将要盛开[N];楚雄日报(汉);2005年
3 本报记者 刘艳;以史为镜 会馆文化生生不息[N];人民政协报;2003年
4 王振忠;徽州文书:商人与社会[N];文汇报;2011年
5 许虹;谈喜庆元素在现代食品包装中的体现[N];中国包装报;2010年
6 宋刚明;徽州民居:黑墙白瓦写就的历史[N];中国摄影报;2011年
7 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 彭兴庭;高利贷的历史镜像[N];经济参考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赘;“农进渔退”:明清以来鄱阳湖区生态与社会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胡铁球;明清歇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志勇;明清内蒙古中西部的自然灾害与救灾措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鹏龙;雁北明清剧场及其演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周运中;苏皖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张晓丽;明清医学专科目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董雁;明清戏曲与园林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冯江;明清广州府的开垦、聚族而居与宗族祠堂的衍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雄峰;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爱华;族谱话语与权力表达[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民德;明清运河水次仓研究[D];聊城大学;2010年
2 罗志;明清政治文化与内府刻书[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黄建华;明清广东金花夫人信仰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卢忠帅;明清社会贱民阶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界莎莎;明清陕北的学校教育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6 陈磊;信仰与象征:明清青花麒麟纹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7 刘丽丽;明清长江下游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冲突[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庆正;明清山东婚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大文;明清火器技术理论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郭锰;明清女性法律地位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50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50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