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再论国家核心价值“高势位”建设的规律性──200年中国核心价值“高势位”建设成功经验的理论解读

发布时间:2018-01-03 22:13

  本文关键词:再论国家核心价值“高势位”建设的规律性──200年中国核心价值“高势位”建设成功经验的理论解读 出处:《理论探讨》2010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国家核心价值 “马鞍型” “高势位” 建设规律


【摘要】:中国历史出现了两个"马鞍型",即中国核心价值发展的"马鞍型"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马鞍型"。200年中国核心价值"高势位"探索和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国家核心价值对于国势盛衰的决定性作用。揭示了200年中国核心价值"高势位"探索和建设的"三个历史"阶段,总结了200年中国核心价值探索和建设的四个基本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坚持中国核心价值"高势位"建设的目标诉求,坚持"马中西"文化融合路径,坚持反思与超越的理论自觉。提出了21世纪中国核心价值建设的历史前瞻。
[Abstract]:China history appeared in two "saddle", which is the core valu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saddle" and China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saddle".200 Chinese core value "high potential"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reveals the national core value for the decisive role of country's ups and downs. Reveals 200 years Chinese core value "high potential"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historical stage, summed up the four basic experience of 200 years China core value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 on the Marx doctrine Chinese correct direction, adhere to the" Chinese core value goals of high potential construction, adhere to the "hors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e fusion path, adhere to the theory of reflection and transcendence. Put forward twenty-first Century Chinese building the core value of history forward.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动力人类学”概念提出及知识体系建构》阶段性成果(03BMZ024) 吉林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理论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国家核心价值是立国之本和国势盛衰的精神前提。近代以来,我国曾出现国家核心价值落后于时代的被动局面,致使我国经历了百年丧权辱国的历史。与此同时,先进的中国人立即开始了探索和建设“高势位”国家核心价值的悲壮历程。自1840年起至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不仅建立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允熠;;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异同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留宝;罗国辉;;多重权力网络下的秘密组织——以抗战时期山西秘密组织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张富文;张磊;;试论刘少奇的党性修养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丁增锋;史翠婷;;论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王艳;谢军;;责任问题的价值论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2 任丑;全荣花;;应用伦理学视阈的生态伦理学何以可能?[A];第16回韩中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薛柏成;;平民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来自墨家伦理的启示[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岳思平;;论新四军的铁军精神[A];铁流12——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C];2007年

5 管遵华;;中国传统哲学和谐观与现代企业管理[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6 程建新;;创意产业与城市文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霍子文;郭义军;;新时期里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道路——运动训练文化[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8 田居俭;;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A];当代中国与它的外部世界——第一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李格;;毛泽东筹建中央人民政府的计划和基本原则[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叶张瑜;;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解决香港问题战略决策的历史考察[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5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9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尚志远;西方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梅学霞;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郑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嬗变与评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翠杰;论和谐社会建构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峰;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方克立;;批判继承 综合创新[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年03期

2 张岱年;21世纪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序言[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秉公;;再论国家核心价值“高势位”建设的规律性──200年中国核心价值“高势位”建设成功经验的理论解读[J];理论探讨;2010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375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375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2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