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近代买办与中国文化自为
本文关键词: 近代 买办 文化自为 出处:《史林》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遭遇西方文化强烈冲击以后,近代中国文化进入了艰难的调适、嬗变与创新过程。这是一代又一代人持续接力的过程,买办的努力是其中重要一环。无论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还是精神文化层面上,买办对于西方文化都有广泛的了解、冷静的思考与积极的吸纳,都为中国文化自为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作为亦中亦西的文化混合体,买办处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与漩涡之中,对于西方文化了解比较真切。作为中西文化边缘人,买办对于吸纳西方文化较少精神障碍。特定的时空,特定的身份,使得买办成为近代中国文化自为的先行者。
[Abstract]:After the strong impact of western culture, modern Chinese culture has entered a difficult process of adjustment, evolution and innovation, which is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relay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Comprador's effort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s. Whether in material culture, institutional culture or spiritual culture, comprador has a broad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culture, calm thinking and positive absorption. As a mixtur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comprador is in the forefront and whirlpool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s the marginal peopl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compradors have less spiritual obstacles, specific time and space, and specific identities. The comprador became the pioneer of modern Chinese culture.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203;K25
【正文快照】: “文化自为”是本文的一个核心概念。“自在”与“自为”本是黑格尔的哲学术语,指概念的两个阶段,“自在”即潜在、未显之意,“自为”即展开、显露之意。从“自在”阶段到“自为”阶段的发展,是由存在到思维的转化,是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马克思改造了黑格尔的术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熊月之;;孙中山与近代中国文化自为[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2 马学强;论近代上海买办的教育背景[J];史林;2004年04期
3 徐元章,徐元健,张秀莉 ,廖大伟;"颜料大王"周宗良的家居生活[J];史林;2004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俐;张恒;;基于文化生态学理论的泉州民居海外多元文化特征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张翅,闻娱;春秋战国传播活动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武吉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价值实现观探析[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5 熊春林;黄正泉;;长株潭农村文化生态发展略论[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6 臧宏;;新时期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两个“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黄妍;桑青松;;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人际空间距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高秀清;;先秦“书写”研究简论[J];书画世界;2011年03期
9 栗洪伟,李世杰;中国实证哲学近现代意义滤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10 马丽蓉;论西方传媒在中阿合作中的阻障作用[J];阿拉伯世界;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宏;;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阎凤桥;;学术传统:优势或劣势?(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肖朗;;近代西方教育导入中国之探源——艾儒略与明末西方教育的导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4 姚爱强;;略论“和谐”意识在中华造物设计中的体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霍子文;郭义军;;新时期里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道路——运动训练文化[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井百祥;;可持续发展中的后农业现代化[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7 叶小青;邵勇;;“和平发展”视阈中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8 秦德君;张玲彤;;中国国民文化特性的分析模式[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9 顾希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几个辩证关系[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10 杨爱华;胡新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价值观——科学主义与工具主义并驾齐驱[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方小玉;民国《经济学季刊》(1930-1937)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艺虹;世纪之交都市言情剧的情爱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董琼华;社会转型中的认知范式与价值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重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艳雁;达斡尔族舞蹈的流变与传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经芹;中西义利观及其对外交政策影响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彭长武;苏州西山敬修堂“三雕”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肖志珂;张君劢论德与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庄凤;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智慧基本问题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炜中;试论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杜瑞芹;中国传统乡土伦理与当代农村人际关系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文秀;淮北地区汉画像石神话图式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兰;;历史的回归与超越——两次世纪之交公民道德教育比较分析[J];新疆社科论坛;2007年02期
2 池子华;土客冲突的文化学考察──以近代江南地区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谢庐明;赣南的农村墟市与近代社会变迁[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01期
4 赵士国;;论近代各国改革的阻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90年05期
5 陈辉宗;国货运动与中国的现代化[J];晋阳学刊;1999年06期
6 林济;近代长江中游家族财产习俗制度述论[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01期
7 韩仕海;买办的再界定[J];嘉应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8 汪受宽;近代北方史地学要著——《辛卯侍行记》[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王晓珑;中华民族近代新文化的产生历程及反思[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周辉湘;近代中国政治中的民间宗教与秘密结社论略[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杜正贞;新史料发掘与史学研究的推进[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本文编号:1490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490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