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滑稽列传》错简考辨

发布时间:2018-02-04 16:53

  本文关键词: 史记 《滑稽列传》 错简 编连次序 出处:《史林》200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史记·滑稽列传》前三章记载优孟、淳于髡、优旃事迹,但今本《史记》不仅三人前后次序颠倒而且年数有误。对此历来没有合理解释。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竹书韦编错乱。若按每简28-29字排列,则只须调换各章编连次序就可得出正确的人物年代次序。
[Abstract]:The first three chapters record the deeds of you Meng, Chun Yu Kun and you Zhan. However, this book is not only reversed the order of the three people, but also has an incorrect number of years. There has never been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this. The reason for this result may be that the bamboo book Wei Zan is confused. If it is arranged according to 28-29 characters per brief. The correct chronological order of characters can be obtained by changing the sequence of chapter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04
【正文快照】: 今本《史记·滑稽列传》由两个部分组成。人们一向认为,前三章是司马迁所作,①后六章为褚少孙补写。②前三章依次记载了淳于凳、优孟、优旗三人的事迹,但是在年代上却存在错乱.兹节录《滑稽列传》有关文字于下: 浮于莞者,齐之贵婿也……其后百余年,楚有优孟。 优孟,故楚之乐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炳良;赵翼对野史文献的认识与利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刘玲娣;子贡形象的现代阐释[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3 白国红;;“赵氏孤儿”史实辨析[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4 王应宪;杨翔宇;;惠栋“通经致用”思想及其学术转型意义[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5 张玉;“推恩令”与河间献王诸子侯国[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6 丁亚杰;《翼教丛编》的经典观[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刘玲娣;子贡形象的重塑与司马迁的道德追求[J];河北学刊;2002年04期

8 王艳华;《史记》中的"(唯)宾是谓"句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陶新华;魏晋南朝的军师、军司、军副——军府职官辨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赵生群,王华宝;《史记》新整理本刍议[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言;;《史记》、《后汉书》年代辨误二则[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邱德修;;“便当”一词考源—从训诂学角度考察[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倪豪士;;《史记·晋世家》三个问题初探[A];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辑)——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于春雷;;读《史记·五帝本纪》,,推上古五帝历史[A];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辑)——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贞;唐五代星占与帝王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冯靓芸;《汉书》通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郜积意;刘歆与两汉今古文学之争[D];复旦大学;2005年

5 陶新华;魏晋南朝中央对地方军政官的管理制度研究[D];北京大学;2000年

6 谢秉洪;《汉书》考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艳华;秦汉之际纵横策士考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愚镛;杜牧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尹雪华;先秦两汉史传作品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郭院林;从“以礼治左”到“援古经世”—清代仪征刘氏《左传》家学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俊松;《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郭明友;论《史记》的“一家之言”[D];苏州大学;2002年

3 陈丽;西汉时期汉民族民族意识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4 毛金霞;《史记》叙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斯琴毕力格;太初历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马洪良;《史记》《战国策》对战国历史记载之比较[D];郑州大学;2004年

7 崔芸;《史记》“三家注”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8 周家凤;五代中央官学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丁致中;《史记》《汉书》校读札记[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永吉;《史记》纪表校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中江;“耳顺”和“耳聪”[N];光明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方文国;《文史哲》刊文挑战冯其庸“项羽不死于乌江”有新说[N];中华读书报;2010年



本文编号:1490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490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8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