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创作心理刍论
本文选题:司马迁 切入点:史记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考察,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创作心理主要表现在:司马迁在创作中始终处于理性思辨与激情冲动交变的状态;作者将其强烈的功名心理处处显露于对历史人物的选择与刻画之中;《史记》在体现作者高度的实录精神同时,又鲜明地展示了作者主动以艺术家心态著史的特征。《史记》是司马迁伟大人格和人生价值的明证,堪称社会史诗与心灵史的完美结合。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reative psychology, Si Maqian's creative psychology of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Si Maqian has always been in the state of rational speculation and the exchange of passion and impulse in his creation; The author reveals his strong psychology of merit and fame everywhere in the selection and portrayal of historical figures. History Records is a clear proof of Si Maqian's great personality and life value, and it can be called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social epic and spiritual history.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K2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少川;藏书与文化——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研究刍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周晓陆;秦封泥所见安徽史料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华泉坤;牛振宇;;理智丧失后的大智——李尔王的“疯癫”与尼采美学中酒神式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李凤鸣,王为东;皇权政治与清末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武彦君;中国现代文学悲剧精神的演进[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6 钱晓红;试论奥尼尔对传统悲剧的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刘双喜,杨圣琼;从“两难”境地看乔峰的悲剧精神[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8 张学智;中国实学的义涵及其现代架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葛晓音;;汉魏两晋四言诗的新变和体式的重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顾建华;寓言艺术的美学魅力[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许兆昌;;上古华夏区域国际体系的演变[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2 胡菁娜;;理想的读者——对“共鸣”理论的反思[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费明;;艺术康复治疗在精神科的应用[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4 费明;范振玉;冯秀娟;陈红芳;;书法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疗效[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5 马鹏翔;;冯友兰“天地境界说”与马斯洛“自我实现论”比较研究[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江立中;;《离骚》奠定了我国迁谪文学的审美基调[A];中国楚辞学(第一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7 方铭;;《孔子诗论》第一章文意解[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8 倪豪士;;《史记·晋世家》三个问题初探[A];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辑)——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5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匡安荣;“道法自然”与经济自由——一项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曾芬钰;论我国城市化战略的可持续性[D];厦门大学;2003年
9 亢安毅;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晁天义;文化新综合的一个案例——《抱朴子》巫术溯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毛瑞江;路翎:抗争绝望之魂——论路翎40年代的小说创作[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葛刚岩;论《史记》人物形象的崇高美及其形成原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黄春春;关于制定可持续发展伦理对策的构想[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5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俊玲;匍匐在十字架下的悲剧爱情[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邵明;金庸新论[D];安徽大学;2001年
8 霍炬;董仲舒与西汉前期文论理论前提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史海娜;秦汉神仙方士文化的神学化与儒学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志国;徐渭人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万银;;《史记》小议[J];前沿;2006年08期
2 ;编辑部札记[J];书城;2007年05期
3 早早;;《史记》四百年后定书名[J];幸福(悦读);2009年03期
4 李申;;纪传体与《史记》[J];群言;2003年09期
5 党大恩;詹歆睿;;“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的建设与发展[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毛曦;论司马迁史学的继承性[J];唐都学刊;1994年06期
7 靳玲;;论《史记》的经世作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孙金玲;;简述《史记》诞生的社会土壤和人文环境[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年06期
9 徐玲;;谁为《史记》定书名[J];山西老年;2007年05期
10 石晓博;;《史记》教育思想初探[J];唐都学刊;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培成;;从《春秋》大义到《史记》之立意提要[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2 ;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日程安排表[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3 孙启祥;;司马迁笔下的汉水流域及其汉中行踪[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4 梁中效;;汉中在西汉历史上的地位——立足于《史记》的考察[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5 李伟泰;;《史记·循吏列传》的批判手法[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6 赵生群;王永吉;;清代以来《史记》校勘研究综述[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7 樊星;;《史记》与当代文学[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8 曾志雄;;司马迁对秦汉时期历史的贡献[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9 何发苏;胡琴;;从“鸿门宴”看《汉书》对《史记》的取材[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雍际春;;《史记》所载龙文化资料的统计与研究[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丹;史家绝唱的两千年魅力[N];珠海特区报;2008年
2 彩霞;司马迁·史记·太史祠[N];中国档案报;2004年
3 淮阴师范学院 范新阳;楚汉人物学术讨论会召开[N];光明日报;2008年
4 李英锐;如何引领青少年走近司马迁[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刘琪;司马迁与巫史文化[N];中国艺术报;2003年
6 《东北之窗》杂志社 余音;《史记》,在存史之中注入文趣[N];社会科学报;2007年
7 覃启勋;司马迁对先秦政治文明成就的总结[N];光明日报;2005年
8 庄亭;司马迁“肠一日而九回”考[N];北京日报;2001年
9 邹文贵;司马迁怎样营造历史现场感[N];光明日报;2006年
10 董乃斌邋程蔷;正史中的“侠”[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涛;元前《史记》诠释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郑立跃;中国古代政治盟约从盟主体制下到帝国体制下的变迁[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周录祥;凌稚隆《史记评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周晶晶;《世本》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理;司马迁著述《史记》的实地考察及其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关联[D];赣南师范学院;2009年
2 王清华;《史记》中的神话和神异性记述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肖宏丽;司马迁的帝王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卜超;司马迁《史记》人学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5 安治华;司马迁与《史记》[D];山东大学;2008年
6 王珂;论《史记》的文献学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喜凤;《史记》中的天命因果叙述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虞宙;光辉的另一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蓉;论美国的《史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自然;《史记志疑》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22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622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