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早期文献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太史公书》“藏之名山,副在京师”考
本文选题:《太史公书》 切入点:文献 出处:《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司马迁《太史公书》"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两种本子及其在西汉藏、传情况,是该书早期文献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它与《史记》文献诸多方面的研究密切相关。客观地说,"藏之名山"本当为正本,实藏于国家书府太史公府;"副在京师"本当为副本,传于司马迁外孙杨恽。正、副两本皆作者生前录写,俱为百三十篇完帙,是具有同等文献价值的原始文本。《太史公书》正本密藏不宣,副本在宣帝时由杨恽宣布。西汉民间流传的《太史公书》若干篇卷,乃出自副本系统。两汉末年世乱,京师典籍迭遭浩劫,由于《太史公书》有藏、传两种本子存行于世,该书虽有少数篇缺佚或局部文字错乱,但其文本总体上仍保持稳定。
[Abstract]:Sima Qian < > "valuable, his studies in the capital side" of the two book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and Tibetan, biography, the book is early in the literature as a fundamental problem, its research and historical literature in many aspects of the < > closely related. Objectively speaking, "valuable" when this is original, real in the nation this book house Taishi; "vice in the capital" as in the copy, grandson of Sima Qian Yang Yun. The two are positive, deputy are the author's writing, Article 230 end pages, have the same value of the original text. The literature studies do not include the original > Taishi Xuan, copy in Xuandi by Yang Yun announced. Han folk "Studies on several Taishi volume, but from the copy of the system. In the end of the Han Dynasty there is chaos, the classics have repeatedly suffered catastrophe, because there are Tibetan Studies > < Stephen, two kinds of book store in the world, although this book a few articles are missing or local word confusion, but the general text remain steady .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古籍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古代中国与希腊的史学比较研究"(02BCS003)之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文杰;余静;;简议政府诚信的缺失与建设[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赵东栓;《太一生水》篇的宇宙图式及其文化哲学阐释[J];齐鲁学刊;2001年04期
3 朱子彦;论先秦秦汉时期的两重君主观[J];史学月刊;2004年02期
4 周 洪;江西丧葬风俗中的古礼遗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于志鹏;论唐传奇史传式文体特征[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吴建民;;古代文学功用价值论及其当代意义[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4期
7 汪志强;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建党学说的影响[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张林川,周春健;《左传》引《诗》范围的界定[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赵德祥;;我国历史上沼泽的名称、分类及描述[J];地理科学;1982年01期
10 张卫东;略论孔子的军事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执前;国家与社会:清代城市管理机构与法律制度变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管恩好;青铜文化与《诗经》发生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谢全发;汉代债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包诗林;于省吾《新证》训诂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5 李宏峰;礼乐张力下的音乐体认[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郑俊晖;朱熹音乐著述及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奕;清代中期经学家文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罗英华;唐宋时期杨贵妃题材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顾漫;中医古籍整理与学术传承[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10 蔡万进;尹湾汉墓简牍论考[D];郑州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欣;明清时期《商君书》校勘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代璐;巴蜀地区汉晋石墓阙雕刻题材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史德新;《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的文献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肖满省;从左传、国语看春秋卜筮之道与易学的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牛新房;《容成氏》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慧东;论张舜徽的文献学学科理论与方法[D];安徽大学;2007年
7 李华;先秦诸子生死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史继东;《左传》叙事观念及叙事艺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哲;中国古代契约伦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海霞;齐国都邑营建考略[D];华侨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钟彦;《史记》的文学价值——《史记》不是官书,而是私人著述[J];殷都学刊;1980年00期
2 齐冶;司马迁的著作及其后裔[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3 赵德政;司马迁卒年及死因考释[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Z1期
4 易平;刘向班固所见《太史公书》考[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5 王于飞;张晏《史记》十篇亡佚说质疑[J];东南学术;2000年02期
6 石荣伦;《史记》旨趣新说[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何满子;编书杂想[J];文学自由谈;2001年01期
8 张玉春;《史记》早期版本源流研究[J];史学史研究;2002年01期
9 朱春阳;《史记》的传播艺术[J];新闻爱好者;2002年03期
10 张玉春;《史记》徐广注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1637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63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