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景迁在《天安门》中对近代中国的书写
享誉世界的美国汉学家史景迁在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已经出版了14本研究专著,其中12本在内地翻译出版。《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是他第一部集中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作品。从学术兴趣上看,它代表了史景迁创作中的一个转变趋势——从明清史向近代史的转折。这种强烈的现实观照不仅令他声名大振,更使他的近代中国研究对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认识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文学研究的角度看,它也代表了史景迁文学化的历史书写风格。《天安门》在内地一经出版便得到了读者们的关注并引起了激烈的讨论,然而综观国内学界对史景迁的研究却极少深入论及这部作品。 史景迁虽研究的是中国历史,但他的历史书写以其文学化风格著名,也因其文学化风格备受争议。《天安门》虽然写的是中国近代的历史,但其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莫不与文学息息相关。从文学角度分析其历史书写形式,用文学知识阐明其内容和寓意,会比单纯的历史分析更加适合于解读这本书。 本文将以史景迁独特的文学化历史书写为中心,以作品《天安门》为研究对象,从知识分子的选择、历史叙事手法和天安门的多重含义三个方面进行解读,考察他是如何在历史书写中对文学因素进行巧妙化用的,进而探究他对中国近代史所持的观点。具体而言,第一章由知识分子的误读问题引出中西文化碰撞下史景迁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理解,并参照中国的文学史教材,对比史景迁的人物选择,发掘其背后的写作意图、问题意识和史料的运用原则;第二章先从叙事的两头,起点和终点,探讨史景迁对近代中国时间范畴的不同理解及其关怀当下的历史理念,再从富有多重节奏的历史叙事中,理出他试图展现的中国历史演进、知识分子的普遍命运和婚恋革命等重大近代历史主题:第三章从建筑实体、公共领域和理想象征三个层面解读标题天安门的寓意,分析史景迁历史写作中的多义性、象征性等富有文学特色的因素,探寻他对近代中国所持的态度和判断。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07.8
【目录】: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雷锦;;国内史景迁研究综述[J];阴山学刊;2013年02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宝祥;;《王氏之死》中的《聊斋志异》[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马敏;耶鲁怪杰史景迁[J];读书;1997年06期
3 马金生;;美国汉学家史景迁的治史观——美国史学界对史景迁著史风格的不同认知[J];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4 王霞;;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王氏之死》[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卢汉超;史景迁谈史[J];史林;2005年02期
6 齐世荣;;谈小说的史料价值[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郑培凯;;历史就是说故事:耶鲁出身的史景迁[J];书城;2006年04期
8 马金生;;试论史景迁的著史风格[J];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04期
9 朱政惠;;史景迁史学探要[J];史学月刊;2009年01期
10 雒宏伟;张媛;;历史论著如何关注鲁迅研究——以《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为例[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旭虎;看与被看——史景迁的中国图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吉龙;史景迁的中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宝祥;;《王氏之死》中的《聊斋志异》[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程德强;;五四散文的话语方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颜水生;;论“重返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及其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4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5 王达敏;《狂人日记》与当前小说的超现实写作[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6 黄书泉;论小说的影视改编[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邵毅;;女性身份的构建与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中国20世纪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余京华;;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道德批判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张珍珍;;教会学校与安徽教育近代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188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88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