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琉球士人汉籍学习举隅——以汉籍中写入的训点和注记为考察中心

发布时间:2018-05-27 11:23

  本文选题:琉球汉学 + 琉球儒学 ; 参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琉球士人特别是地方士人学习汉籍的情况,几乎从未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利用琉球王国,特别是石垣岛和久米岛所藏汉籍,关注于汉籍文本中由后人写入的训点和注记,并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此辨明琉球地方士人并没有享受到良好的汉学学习机会,他们往往通过自学来理解汉籍经典;一般士人学习汉学的目的在于登科做官,这种情况与科举时代的中国有些类似;以往的研究认为"文之点"即禅僧文之阅读汉籍时附加的训点对琉球士人学习经学有压倒性影响,其实这种观点需要修正,并有待做进一步研究。
[Abstract]:The study of the Ryukyu scholars, especially the local scholars, almost never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researchers. This paper makes use of the Tibetan Han nationality of Ryukyu Kingdom, especially Ishigaki Island and Kumi Islan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points and notes written by later generations in the Chinese texts, and to discuss this problem. In this way, the local scholars in Ryukyu did not enjoy the good opportunities of Sinology study, they often understood the Chinese classics through self-study, and the general scholars studied Sinology for the purpose of becoming an official, which was similar to that of China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era. Previous studies held that "the point of writing", that is, the additional training point in the reading of the Han nationality of Zen monks, had an overwhelming effect on the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by the Ryukyu scholars. In fact, this viewpoint needs to be revised and further studied.
【作者单位】: 琉球大学教育系;
【基金】:2013年度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研究费基盘研究(B)“中日校勘学发展和相关的复合性研究”(项目批准号:2332000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K207.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宗良;刘艳玲;;蒲松龄与淄西沈氏[J];蒲松龄研究;2010年03期

2 陈汝洁;;毕淄湄不是毕际有——《王渔洋事迹征略》等著述中的同错纠正[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3 谷颖;;陈寿祺生平及著述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4 王夏刚;;谭嗣同与科举制度[J];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刘经富;;陈宝箴乡试朱卷册的文献价值[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03期

6 毛晓阳;;康有为进士身份及科举制度相关问题考辨[J];闽江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颜建华;;戚蓼生家世、仕宦和创作新考——兼与邓庆佑先生商榷[J];红楼梦学刊;2008年06期

8 朱则杰;;清代杭州诗人丛考[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石焕霞;;晚清“陕甘分闱”事件解析及对当前高考制度中政策倾斜现象的启示[J];教育与考试;2010年06期

10 杜桂萍;;杨潮观生平创作若干问题考论[J];晋阳学刊;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丽;清代科举与诗歌[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吕贤平;明清时期全椒吴氏科举家族及其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红卫;明清安丘曹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朱焱炜;明清苏州状元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韩胜;清代唐诗选本研究[D];南开大学;2005年

6 刘海峰;穆彰阿与道光朝政治[D];厦门大学;2007年

7 杨疾超;古代书法批评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立敏;冯溥与康熙京师诗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9 姜传松;清代江西乡试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王雨容;明末清初词人社集与词风嬗变[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会会;清代顺康雍时期殿试策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云;黄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尹宗云;清代皖南道研究(1734-1911)[D];复旦大学;2011年

4 王静;《清史稿》人物传考校[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夏文婕;范钟年谱[D];苏州大学;2011年

6 陈敏;顺、康时期的杂剧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伟;有所变而后大[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阎璐;查嗣庭案与雍正时期政治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杜红;论清初诗歌与科举制度之关系[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刘平中;锦江书院山长考[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41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941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c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