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典礼章礼纲排序_《山东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礼刑关系论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07年
中国古代礼刑关系论纲
曲伶俐
【摘要】: 在中华法系中有两种东西是影响它发展的基本因子,这就是“礼”与“刑”。礼刑关系是贯穿于中华法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的一条主线,主导着中华法系发展的基本方向和主体精神。礼刑关系历来是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从礼刑互动关系的新的视角,来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礼与刑在法理思想、法律规范和司法实践三个层面的关系。 本论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古代礼与刑的起源及其本质分析”,主要探索了夏、商、周时代两种不同形式的法律规范“礼”与“刑”的不同起源过程,从而对这两种法律规范的本质进行了系统分析。第二部分“中国古代礼与刑关系演变(上):从礼刑一体到礼刑分离”,主要研究了中国古代礼刑关系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第一个拐点,从夏、商、周时代的礼刑一体化到战国和秦朝的礼刑分离过程。第三部分“中国古代礼与刑关系演变(中):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历史过程”,主要研究了中国古代礼刑关系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第二个拐点,从秦朝的“礼刑分离”到两汉魏晋南北朝长达六百余年的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历史过程。第四部分“中国古代礼与刑关系演变(下):德主刑辅与礼法合一”,主要研究中国古代礼刑关系的定型化形态,即以《唐律》为代表的“德主刑辅”、“礼法合一”的完美结合。第五部分“中国古代礼刑融合的价值取向及其社会历史原因”,主要是针对中国古代礼刑结合的价值取向进行的理性分析。 本论文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和认识:在探索礼刑结合的过程中力图从思想层面的法理认识、立法层面的法律规范和实践层面的司法活动三个方面的结合分析中,形成立体化的论述;在认识礼刑结合的本质上,强调“礼”与“刑”的互动性,而不拘泥于传统的儒家思想改造刑律的单向化描述;在认识礼刑结合的价值取向上,从“礼”与“刑”的异同出发,点破了礼刑结合的价值取向在于等级性、宗法性、伦理性和社会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892.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伟;;中西方法律思想之比较[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慧娟;《唐律疏议》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广安;;法家法治思想的再评说[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霍存福;论《唐律》“义疏”的法律功能[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04期
3 曹刚;贺桂华;;论传统司法的道德思维[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4 高建立;;从易经、易传看先秦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衍生——以孔子伦理道德思想为中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陈治国;;儒家“孝”观念的原始意义及其近代以来的多重命运[J];孔子研究;2005年06期
6 王杰;神权政治向伦理政治的转向——西周时期的敬德保民思想[J];理论前沿;2005年23期
7 李锐;仁义礼智圣五行的思想渊源[J];齐鲁学刊;2005年06期
8 霍存福;法家重刑思想的逻辑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6期
9 ;《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总目录[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6期
10 东方朔;德性论与儒家伦理[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昱春;;英雄的成功与制度的失败——《席方平》中诉讼制度的社会学分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沈天水;;宋元公案小说与宋元法律[J];蒲松龄研究;2009年03期
3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马建兴;;中国古代礼与法关系之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5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7 张群;;中国古代法上的“义绝”:基于学术史的考察与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8 卞利;;明清时期婚姻立法的调整与基层社会的稳定[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9 程乃胜;;论法制现代化研究中的历史哲学研究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蒋冬梅;;略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性质——兼谈中国古代无民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洪伯;;“郡守为廷”——秦汉时期的司法体系[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曹婷婷;;个案视角下晚清江浙乡村地区婚姻的缔结与离弃——以清代刑科题本为例[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3 王祺国;;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严奴国;刘恒;陈长均;;关于调整检察院组织法结构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7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8 杜靖;;五服-姻亲与宗族——一个汉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9 吴根平;;《文选》李善注引《方言》考辨(四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查清兰;;《左传》外交辞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姚远;上海公共租界特区法院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德伟;浅析中国古代容隐制度及其现代价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霞;论中国传统乡规民约[D];湘潭大学;2009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骞,林进文;唤起法律文化历史的记忆——从法律文化角度解读《唐律疏议》[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陈恢钦;柏拉图理想主义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3 罗炜;论西方历史上的法治与德治思想[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张兆凯;;论唐律赃罪的特点及其现代价值[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龙宗智;为什么称《圣经》是一部诉讼法教科书——司法审判在两大文化中的意义比较[J];法学;2003年10期
6 赵宁芳;冯志伟;;试论唐律的血缘主义特征[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刘培丽;;《唐律疏议》之婚姻家庭法中儒家法律思想解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黄文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灵魂[J];今日中国论坛;2007年07期
9 张兆凯;;论我国古代刑律中的人性化成份[J];求索;2006年11期
10 李忠建;;论《唐律疏议》的儒家伦理化[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陇夫;[N];法制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忠龙;先秦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艳玲;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志群;《唐律疏议》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步克;乐师与“儒”之文化起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2 马尽举;孝文化与代际公正问题[J];道德与文明;2003年04期
3 焦国成;略论道德思维[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9年03期
4 侯淑雯;中国古代法官自由裁量制度的发展脉络[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刘信芳;简帛《五行》述略[J];江汉考古;2001年01期
6 李景林;中西文化研究系列之三──思孟五行说与思孟学派[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1期
7 刘家和;;先秦儒家仁礼学说新探[J];孔子研究;1990年01期
8 张立文;略论郭店楚简的“仁义”思想[J];孔子研究;1999年01期
9 崔永东,龙文懋;评中国思想家对道德与法律之关系的探索[J];孔子研究;2003年01期
10 蔡德贵;儒家的秩序的和平论[J];孔子研究;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娅;;浅谈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观念中礼制的体现[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年08期
2 张顺;王怀兴;;中国古代政府管理文明基本价值取向论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杨华;治礼学贵在贯通——《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读后[J];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02期
4 夏婷婷;;论唐代帝王对传统礼制的破坏——读《资治通鉴·唐纪》有感[J];法制与社会;2011年14期
5 刘鹏;;古代社稷坛 今日游乐园——记北京中山公园[J];北京档案;2006年05期
6 朱广宇;;论中国古代礼器与祭器发展中艺术设计思想的转变[J];艺术百家;2006年06期
7 田园;刘义军;;从帝王历史剧探微中国智谋文化[J];求索;2009年04期
8 张琦;;从“礼”与“道”论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思想[J];装饰;2006年08期
9 张弘;马婷婷;;中国古代礼的起源问题新探[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陆小赛;;礼制意义下中国古代建筑木雕的装饰审美[J];装饰;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生;;唐令与礼的关系析论[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2 赵继伦;;《墨经》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思维方式[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3 楚明锟;周军;;作为价值取向的责任:一种公共行政的视角[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唐玲;;政府作为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弘扬[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友谊;;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嬗变[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曹春华;;传承与创新——新时期城市规划改革的价值取向[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7 梁慧;;试析陈独秀“五四”时期的文化观在价值取向上的先进性[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君;;图书馆学研究的价值取向[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谈大正;;公平和谐:生命法的价值取向和立法原则[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10 张忠利;;美国公共伦理与公共管理[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黑龙江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张锡勤;[N];人民日报;2009年
2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博士生导师 张晋藩;[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张驭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4 国忠;[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杨竞;[N];辽宁日报;2007年
6 香港文汇报 范震威;[N];社会科学报;2007年
7 科馆;[N];大众科技报;2008年
8 ;[N];北京日报;2001年
9 王子今;[N];学习时报;2005年
10 姜超峰;[N];现代物流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美华;唐宋礼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3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4 何宏波;先秦玉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5 戴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齐仁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周少元;《钦定大清刑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9 郑瑾;中国古代伪币研究—以宋代为中心[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伶俐;中国古代礼刑关系论纲[D];山东大学;2007年
2 谢金颖;明清家训及其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坤;明清蒙学教材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艾秀梅;当代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现实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徐晓红;我国新闻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及定位探析[D];中南大学;2008年
6 叶炳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取向[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索少华;特殊防卫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李智;政府绩效管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眉;我国环境执法的障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季爱君;回归生命存在本身[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礼刑关系论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7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17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