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古代史研究
[Abstract]:When Si Maqian wrote ancient history, he adopted three approaches: one was to unify the "slight gradual" with the detailed changes while writing the ancient history, the other was that the purpose of "slight ancient" was to simplify and highlight the "detailed changes". The third is to put emphasis on the study of ancient history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Si Maqian's theory of "anger" is related to Li Ling's woes. Although this value evaluation system involves both history and reality, it focuses on reality. In the process of narrating ancient history, Si Maqian is concerned with two key points: first, the emperor as the center of the change of the dynasty; second,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e-Qin academic thought.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K2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可涛;;《论语》的语言学诠释[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何元国;孔子的“仁”和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之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易宁,易平;“司马谈作史”说质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赵麦茹;韦苇;;先秦儒家生态经济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迪[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王达三;唯天为大:孔子天命观试论[J];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贾占新;论《列子·杨朱篇》[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杨皓然;《论语》中孔子的行政思想[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何元国;;《曾子》泛化孝再评价[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宋一梅;;子夏“学”“仕”相结合的继续教育思想探微[J];继续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10 林达;《理想国》和《论语》中的音乐思想之比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柯小刚;;黑尔德“世代生成的时间经验”与儒家“慎终追远“的祭礼空间——对中国伦理“井源”的一个政治现象学-解释学探入[A];“现象学与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中国现象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刘洋;阐释与重构—《韩非子》研究新论[D];浙江大学;2004年
3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白春雨;儒家诚信之德及其现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6 林丹;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解读[D];北京大学;2005年
7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张晚林;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宋钢;六朝论语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俊松;《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潘定武;《史记》写人成就探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和文;张潮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建新;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激励思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葛金华;浅论“他者”在克尔凯郭尔语境中的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肖永辉;论“人的个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楠;论先秦儒家道德修养观及其现代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林晓雁;一个汉代儒者的执著与徘徊[D];北京大学;2004年
9 倪蓓锋;从译者主体性角度看《论语》译本的多样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10 张黎;论《史记》的悲剧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灿;;经史分途的“文化层级”和“身份选择”意识——以司马迁及《史记》为中心[J];阴山学刊;2011年03期
2 新宇;;中国古代男女浪漫社交[J];科学大观园;2011年12期
3 孟云;;古人的讲话策略[J];学问;1999年03期
4 吴进;;论古代统治者对历史记载的篡改[J];文史杂志;2011年04期
5 朱一红;周卫华;;《史记》谳疑三则[J];兰台世界;2011年16期
6 马卫东;;“崇让”思想对《春秋》、《史记》编纂的影响[J];兰台世界;2011年16期
7 容苑;;《史记》专诸刺僚前之“母老子弱”辨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孙明君;;建立“史记学”的开拓之作《史记学概论》评介[J];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01期
9 王立群;;《史记》与《孙子兵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施爱东;;龙的政治:从通天坐骑到皇家奴役[J];民族艺术;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培成;;从《春秋》大义到《史记》之立意提要[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2 ;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日程安排表[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3 孙启祥;;司马迁笔下的汉水流域及其汉中行踪[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4 曾志雄;;司马迁对秦汉时期历史的贡献[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5 梁中效;;汉中在西汉历史上的地位——立足于《史记》的考察[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6 李伟泰;;《史记·循吏列传》的批判手法[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7 樊星;;《史记》与当代文学[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8 何发苏;胡琴;;从“鸿门宴”看《汉书》对《史记》的取材[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智耕;;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商榷五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成崇德;;历史上北方农牧界线的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保富;司马迁是怎样死的[N];团结报;2002年
2 闫德亮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从《史记》看司马迁的“德治”观[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星海;司马迁是陕西人还是山西人[N];北京科技报;2005年
4 李英锐;如何引领青少年走近司马迁[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庄亭;司马迁“肠一日而九回”考[N];北京日报;2001年
6 李丹;史家绝唱的两千年魅力[N];珠海特区报;2008年
7 刘琪;司马迁与巫史文化[N];中国艺术报;2003年
8 彩霞;司马迁·史记·太史祠[N];中国档案报;2004年
9 田静;“司马迁班固文化比较研讨会”在咸阳召开[N];光明日报;2002年
10 金磊;司马迁祠墓建筑[N];中国建设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涛;元前《史记》诠释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周晶晶;《世本》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宏丽;司马迁的帝王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卜超;司马迁《史记》人学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3 安治华;司马迁与《史记》[D];山东大学;2008年
4 袁理;司马迁著述《史记》的实地考察及其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关联[D];赣南师范学院;2009年
5 王清华;《史记》中的神话和神异性记述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杨念田;略论司马迁的经济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莉莉;《史记》中的家族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朱喜凤;《史记》中的天命因果叙述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虞宙;光辉的另一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珂;论《史记》的文献学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82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182074.html